•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蔡元培自述【蔡元培的高等教育思想及其思想渊源】

    时间:2018-12-24 03:27:3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蔡元培的高等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思想内核是学术,其思想渊源是他在德国的留学经历及德国大学思想。主持北京大学给他的这些思想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天地。
      关键词:蔡元培 高等教育思想 思想渊源
      
      中国高等教育是在近代中国西学东渐这一大背景下诞生的,当时众多教育家在自己原有的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中融入了西学成分,蔡元培就是其中之一。他从小读《四书》、《五经》,1891年中进士,授职翰林院编修。1894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蔡元培弃官归里,接触了很多革命者,由此逐渐接触西学。他先后三次留学德国,深被以德国为主的西方文化熏陶。德国大学思想成为他改革北京大学的重要思想来源。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但他并非只讲理论,更注重教育实践。这集中体现在1917―1922年他作为校长在北京大学进行的大刀阔斧的改革,对当时的高等教育及学术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的升华的过程,即蔡元培系统的以学术为内核的高等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学术救国
      
      蔡元培是教育救国论者,这首先与当时中国的形势危急有关。外有帝国主义列强的不断侵略和剥削,内有清朝政府的苟且偷生和反动,有识之士都在积极寻求救国道路。其次,德国创办现代大学使国家强盛的成功经验让蔡元培更加坚信大学能够改变中国命运。柏林大学诞生于普鲁士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时,重视学术、研究学术的大学在德国被看作民族力量的体现和国家强盛的支柱,并担负了振兴民族、挽救国家的历史重任。因此,蔡元培坚信中国若能学习德国,办好大学,繁荣学术,就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曾说:“昔普鲁士受拿破仑蹂躏时,……改良大学教育,卒有以救普之亡,而德意志统一之盛业(普之胜法,群归功于小学教员;然所以有此等小学教员者,高等教育之力也),亦发端于此。”①由此,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形成了“学术――大学――教育――国家”的体系。研究学问是基础,创办大学是承载,改革大学是手段,发展教育是结果,振兴国家是目的。
      
      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这是蔡元培的办学方针,也是他改革北大的原则。留德期间,他看到德国大学学术的繁荣源于不断探索,且不被束缚于科学以外的任何限制;大学教学是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过程,不仅教授,学生也可以自由研究学术。因此他主张思想自由,体现在流派、学术、观念和思想上的自由,也体现在对教师的要求和对学生的希望上。
      1.对教师的要求
      对于聘请教师,蔡元培首先看其学术造诣如何。那时北大不仅聘请左派激进人士陈独秀、李大钊当教授;还聘请过复辟论者辜鸿铭及赞助袁世凯称帝的筹安会发起人刘师培。因此,国内各方人才汇集北京大学,很快便形成了崇尚学术的良好氛围。这足以看出蔡元培起用人才的最高标准是学术。蔡元培这种尊重学术的思想十分可贵,固守旧学的黄侃曾说:“余于蔡孑民志不同,道不合,然蔡去余决不愿留,因环顾中国,除蔡孑民外,亦无能用余之人。”②可见蔡元培尊重讲学自由和正当学术讨论的自由。
      2.对学生的希望
      蔡元培也同样希望学生能乐于研究学问。他采取各种措施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当时国人上学只为将来能谋个一官半职,因此导致校园学习风气很差。因此他首先努力改变学生关于求学的观念,让他们明确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之所。其次,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其多方面的兴趣和能力。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自由鉴别和选择不同思想、发现自身兴趣,蔡元培一方面对教学制度方面进行改革,允许学生自由听课,为学生自由地学习和研究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除了聘请学有专长、思想各异的人当教授,吸引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外,蔡元培还积极鼓励学生组织各种学术研究团体,开展丰富的课余学术活动。因此,这一时期北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并具浓厚的学术研究气息,从各系组织的学会就能略见一二,如国文学会、史学会、哲学会、地质学会、数学会、心理学会
      等等。经蔡元培大力提倡,北大学生中学术研究蔚然成风,一些学生还结合自己的兴趣著述自己的见解。
      
      三、教授治校
      
      蔡元培在德国留学时发现,其大学管理非常民主,校长和各科学长每年都由教授会更选,校长由各科教授轮流担任。因此,针对北大不利于学校建设和教学活动开展的“一切校务都由校长与学监主任、庶务主任少数人总理,并学长也没有与闻”③的状况,主张仿效德国大学制度,改革领导体制,实行民主办校。其源头是德国大学的管理体制,同时也基于他对学术的重视。他认为教授一般在某一学科领域具有较深的造诣,赋予他们对学术及其他事务的发言权,则能发挥其深究学问的积极性。
      蔡元培接任北大校长后,第一步“组织评议会,给多数教授的代表,议决立法方面的事,恢复学长权限,给他们分任行政方面的事”;第二步“组织各门教授会,由各教授与所公举的教授会主任,分任教务”,“将来更组织行政会议,把教务以外的事务,均取合议制,并按事务性质,组织各种委员会,来研讨各种事务”。④这实际是将校长权力下放,使有学术成就和懂得教学规律的人管理学校。
      蔡元培是中国倡导教授治校的第一人。这种体制的改革,改变了京师大学堂原有的官僚作风,加强了各门学科专家学者的责任心,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而且作为校长,他在实际工作中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对当时北大的建设起了积极的作用,这对今天高等院校发扬民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四、课程设置
      
      1.蔡元培在北大调整了学科设置,确立以文、理两科为重点的发展方向。他认为只学文科,不学理科,这不免流于空疏;只学理科,不学文科,将陷于机械。只有两者共学,学生的知识面才能扩大,为将来研究学术奠定深厚基础。这种倾向在他本人的留德学习经历中已露出端倪。在莱比锡大学他选修了“叔本华的哲学”、“伦理学基础”、“心理学基础”、“民族心理学”、“德国现代文明历史”、“古典希腊雕塑艺术”等40多门有关哲学、文学、文明史、人类学、民族学等课程。蔡元培有着丰厚传统中国文化的底蕴,使他偏重于选修人文学科,但他还学习了当时最先进的自然科学成果,选修了“现代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等科目。这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的精神,是他改革北大课程体系的原则。
      2.他从学术至上的观点出发,认为“学为学理,术为应用”,“学为基本,术为支干”。⑤十分重视理论科学,为此北大文科增设史学门(系);理科增设地质学门;法科准备独立成法科大学;商科改为商业门并隶属于法科;工科停办,并入北洋大学。
      3.实行选科制与学分制。这就打破了封建专制教育对学生的束缚,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由发展其个性,有利于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同时也可使办学者根据社会需要及人力增减学系和学科。它为我国当前高等学校实行“学分制”,改革学科和课程设置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结语
      
      蔡元培受到留学德国经历的很大影响,但是他在归国主持北大期间,却没有生搬硬套德国大学的成功经验,而是首先从中国现状出发,将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开拓出既借鉴西方又符合本国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道路,真正做到了吸收与消化。蔡元培虽然留学多年,但他并没有被西方的先进思想和制度全部沁入,而是有意识地在保持本国的特性基础上观察和思考,寻找其与中国教育的最佳契合点。他认为学习欧美文化是必要的也是应该的,但决不能全盘照搬,应当考虑现代中国的需要。这也是为什么蔡元培主张中西融合并能成功改革北大的原因。
      蔡元培的高等教育思想所影响的绝不止于当时的北大,它对我们现代高校的建设仍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在科技发达、学术繁荣、文化交融的当今世界,外来新事物对中国人头脑的冲击越来越大,如何处理好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关系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问题。在教育领域也是如此,面对发达国家层出不穷的纷繁复杂的教育理念,我们如何取舍并为我所用,恐怕每人的考虑角度不一,结论也会不同。蔡元培先生为我们做出了楷模,正像他的侄孙蔡建国先生所说:“他站在‘我’的立场上吸收外国文化以发展中国文化,运用西方文化中先进的科学方法,总结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中西方文化融合中,使中国古老的文化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保持自己的文化特性,作为世界文化的一分子而存在。”⑥
      
      注释:
      ①致汪兆铭(1917年3月15日).蔡元培全集,第三卷,第26页.
      ②周天度编.蔡元培传.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
      ③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
      ④回任北京大学校长在全体学生欢迎会上演说.蔡元培教育文选,第86页.
      ⑤读周春岳君《大学改制之商榷》.蔡元培教育文选,第41页.
      ⑥转引自蔡元培的留德生涯及其进步思想.神州学人,1994年第6期.
      
      参考文献:
      [1]叶隽.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与蔡元培留学德国.德国研究,2003年,第4期.
      [2]梁柱.“第一要改革的是学生的观念”――蔡元培革新北大的一个重要思路.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
      [3]罗岗.危机时刻的大学精神――重读蔡元培.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
      [4]项贤明.蔡元培的高等教育管理思想及其启示.高等教育研究,第22卷,第2期.

    推荐访问:思想 高等教育 渊源 蔡元培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