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聆听心声:音乐审美心理分析答案 [论课文分析中的审美教育]

    时间:2018-12-23 19:53:3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在课文分析中进行审美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塑造其全面发展的完美个性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当今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就审美教育在课文分析中的重要意义,如何在课文分析中进行审美教育,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审美教育等问题作些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审美教育 语言美 意境美 思想美 自然美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只注重“传授知识”,忽略了学生对文章美的直觉感知和体验,不能让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得到很好的提高,不利于形成他们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课文分析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很有必要的。
      
      一、审美教育在课文分析中的重要性
      
      (一)什么是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审美活动与教育活动相统一的特殊实践活动。从本质上理解,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感交流,爱心传递,形成富有情感意味的教学情景”,①从而使活动其间的人得到美的享受。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学是把一切知识传给一切人的艺术”,②“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因为人是一切生物之中最复杂,最神秘的。”③不讲究教学艺术,不注重挖掘教学中的美学因素,教学就有可能蜕化为一种工具式的纯技术性的工作,一种程式化的工作,缺乏个性、创造力和感染力,达不到教学应有的目的。
      (二)审美教育在课文分析中的意义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这充分说明,我们国家已经将审美教育提上议事日程。其实,在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并非新鲜课题。在我国教育史上,古代先贤就很重视“诗”、“礼”、“乐”的教育。到了近代,教育界先辈蔡元培、鲁迅等都曾大力提倡美育。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在教学中强调审美教育,特别是在课文分析中从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之逐步树立美好理想,培植美好情操,提高鉴别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逐步把他们培养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在少年儿童正在长身体、长知识、可塑性很强的阶段,如果忽视了美育,就会使他们美丑不分、善恶不识、良莠不辨、真假不明,形形色色不健康的东西就会侵蚀他们……因此,在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尤其在课文分析中注重审美教育,更有其现实的必要性和深远的意义。
      事实证明,审美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在课文中,无论是说明文、议论文,还是诗歌、散文、小说,都体现着深刻的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的丰富内容,它蕴含着大量的道德美、形象美、语言美、文化美等因素。因此,学生对课文的学习、理解就不仅仅是认识活动,而且是欣赏美、理解美、评价美、创造美的活动。教师只要充分挖掘每一篇课文的美的因素,把知识、理论容纳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节奏和谐、新颖自由的创造性学习环境中,同时化感知、表象、想象、情感、理解等因素综合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就能使课堂教学满堂生辉。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就会对自然、社会、人类现实生活中所呈现出来的种种美的现象和事物产生震动、惊异、赞叹、仰慕、热爱、振奋、向往等等美好的情感,就会对课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变学习课文为一种乐趣,从而激起强烈的向往、追求、探索的愿望和热情。
      
      二、如何在课文分析中进行审美教育
      
      (一)在品词赏句中欣赏课文的语言美
      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④文学作品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的,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也源于作品的语言。我们在分析课文时,可以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剖析、品味,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和思想美。也可以运用朗读,使学生感受隐含于审美对象中的美,激发起审美主体心理上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反应,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音韵美、情感美。在语文课中,很多课文的语言很美,有些句子富有诗意,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引导学生好好体会品味,就能起到较为理想的审美效果。在《秋天的雨》中有这样一些词句:“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飘来了秋天的凉爽。”“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理解这些句子时,一要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平时的生活积累;二要反复朗读品味。从中感悟到秋天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来的。让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声音要轻一些,给人一种轻松舒服的感觉。从这些文辞优美的句子中体会到秋雨使人爽快,润物无声的清凉之感。这样正确、透彻地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其中的美感也就体会出来了。
      在分析课文时,教师还可抓住课文中一些传神的词语,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精妙之处和审美效果。在《鸟的天堂》中作者写道:“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空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段话写得很生动,其中的“堆”字特别传神,它描绘了树叶一片挨一片,层层叠叠的景象;“明亮”一词形象地写出树叶的色彩鲜明有光泽;“颤动”一词把静态的榕树描绘得栩栩如生。这些词语如果教师不引导学生认真琢磨、体会,他们就很难感悟出其中的妙用,更谈不上达到一定的审美作用了。
      (二)在阅读课文中领略文章的意境美
      “意境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合在一起,形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⑤叶圣陶先生提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如何让学生融情入境,体会作者情境的艺术境界,关键在于情境的创设。在这里,不仅使学生弄懂字面的意思,了解其主要内容,还必须入境才成。“多读多思”是让学生入境的一大法宝,反复吟咏,方能读出作品的韵味来,细细体味,才能悟出文中蕴含的意境,同时使思维产生发散。如指导学生阅读《朝发白帝城》,这是李白在唐朝元二年春天遇赦,离别白帝城,乘舟东下时所作。全诗叙述与描写相结合,创造出生动感人的艺术画面:“清晨诗人辞别朝霞满天的白帝城,乘着一叶扁舟,沿着滚滚长江,顺流而下;两岸猿声不绝于耳,山峦叠嶂,夹道相迎……好一幅三峡行舟图啊!”通过听有感情的配乐导读,学生进入情境了:全诗展示了三峡美景,洋溢着诗人遇赦东归时轻松、喜悦的心情,从而与作者思想感情交融,感受诗文的意境美。
      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对部分文章的精彩片断,教师要充分创设意境,促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参与到认识活动中去,做到语言、形象、情感三者融合,使审美教育成为情感教育,思想教育的突破口,让学生在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的氛围中分析情境和再现情境,使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发展。例如《瀑布》这首诗按照观察顺序,由远及近,从声到人,描绘了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深厚感情。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读懂并体会这种意境的美,进而领会这种情感呢?首先,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作者的视点,顺着作者的视线,去发掘文中的景物特点,领略瀑布的壮丽神奇。让学生从“还没看见,先听见。”“山路忽然一转”,“站在瀑布脚下仰望”等体会到从远到近的描绘,突出了景物的伟大。接着引导学生理解比喻句――“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等,品味瀑布的雄伟壮丽,同作者一道观赏瀑布的美。最后引导学生反复吟诵,在吟诵中欣赏景物,在吟诵中扩展想象,领略意境美,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塑造美的心灵的目的。
      (三)在理解内容中体会课文的思想美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为提高人文素养打下基础的,也就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语文教材的内容有许多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美好的心灵,美好的品质,也就是课文的思想美。引导学生体会真善美,识别伪恶丑,自觉丰富人格力量,增强道德修养,也是为师者的神圣职责。我们在教学中应深入挖掘人物的思想美,让学生深刻地领会,受到情感上的陶冶,从而净化学生的心灵。例如《董存瑞炸碉堡》一文,叙述了董存瑞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舍身炸碉堡的英雄事迹。英雄人物牺牲了,但这种勇于献身的精神――思想美却永放光芒。教学时,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讲了什么事,接着通过对第八自然段的重点分析,感知董存瑞崇高的外表:(1)董存瑞“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2)他托起炸药包时“昂首挺胸”,脸“钢铁一般”,“两眼放射出坚毅的光芒。”“用尽力气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而后引导学生领悟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为了战斗的胜利,宁愿牺牲自己。最后,结合图画,通过感情朗读品味其思想的美感,在读中受到熏陶,树立向这种思想美学习的理想,塑造美的心灵。
      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应充分发挥读的作用,把握并体味教材中蕴含的思想美。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可以通过“情感引读”来实现。教师可以利用添加的词语或原有的词语创设强烈的情感,合理有效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通过情感引读,读中想象。这样,五壮士为革命、为人民勇于献身,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就会栩栩如生地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学生就能很好地品味课文的思想美,起到塑造美好心灵的作用。
      (四)在愉快的环境中感悟课文的自然美
      “自然美是产生和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美。”⑥语文教材有大量描绘自然景观的文章,教师在分析课文时,要善于创设愉快的课堂环境,发掘课文中的自然美,唤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热情。例如教《美丽的小兴安岭》时,要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让学生把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对祖国山河的感情体会出来。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在朗读时配合画面的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把握小兴安岭的自然美,为学生感受大自然复苏后的活力创设情境。这样,学生在感受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同时,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增强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师在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时,可以借助音乐与插图,让学生在实景般音画中感受自然的魅力。如教《桂林山水》时,让学生边听配乐朗诵边观看图画,通过让同学观察、诵读、玩味,感受桂林山水的神奇秀丽,使学生“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三、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审美教育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审美教育,能使教学内容具有直观生动性和信息表述的简洁性,并且是立体的、多渠道的刺激源,因而它能有力地调节和引导学生思维,增强学习兴趣,加强记忆,活跃教学气氛。
      (一)变一般朗读为配乐动画式朗读
      传统的朗读方式呆板生硬,很难调动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巧妙地运用音乐、动画的辅助手段,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使情感、思维及个性心理活跃起来,产生出一种既轻松自由又深沉博大的快乐体验。如朗读《观潮》一文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随着跌宕起伏的音乐观看潮来时的壮丽与雄奇。朗读时,音乐的采用与画面的完美结合,使学生感受到了“浪潮越来越近,一齐向这边涌来,声音非常响。”理解了潮来时的“浩浩荡荡”、“山崩地裂”。这种配乐动画式的朗读方式,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大潮的雄浑与壮美。
      (二)从挂图和课件中体会课文的色彩美
      由于教材内容相对处于静止状态,教师在分析课文时就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画等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文中的审美因素,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如在教《虹》这篇课文时,可以在课件中播放雷雨时的景象,并可让学生观看雨后彩虹的图片,或用动画的方式讲解虹的成因。这样,学生的情感就调动起来了,不但使其掌握课文内容,而且能使其审美感受能力也慢慢加强了。
      综上所述,在课文分析中进行审美教育,不仅意义重大,而且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大任务。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当勇敢地挑起这一重任,在教学实践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并运用各种方式、方法适时适量、潜移默化地渗透美育,从而培养学生具有健康进步的审美观、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完美人格的社会有用之材。
      
      注释:
      ①曹廷华.美学与美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344页.
      ②③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51年版,第4页.
      ④高尔基.和青年作家谈话.论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332页.
      ⑤路德庆.普通写作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76页.
      ⑥曹廷华.美学与美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79页.
      
      参考文献:
      [1]曹廷华.美学与美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高尔基.和青年作家谈话.论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3]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51年版.
      [4]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版.
      [5]路德庆.普通写作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6]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语文(二、三、四、五、六年级).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推荐访问:课文 审美 分析 教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