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意识培养探微_如何培养创新意识

    时间:2018-12-23 19:53:3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只有对所任学科教学不断创新,并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才能使学生从小就学会求知,学会探索,学会创造。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主动掌握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笔者就此谈谈一点体会。
      
      一、营造氛围,激发创新兴趣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具有情感性,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既有认知性的也有情感性的;既有认知交流,也有情感的交流。良好的课堂气氛的营造,要以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前提,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创新的氛围中,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创造出新知识、新思想。学生就会能学、会学、愿学、爱学,并在参与中不断尝试到成功和快乐,使学习活动充满乐趣。即使学习中遇到困难,也能锐意进趣,意志坚强,去拼搏、去创造,获取成功。
      
      二、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灵性,催生鲜活的思想
      
      情境教学非常重要,它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求知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热情。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诱发学生心灵的感受、体验,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语文的实践性。没有情境的教学的枯燥的、生硬的、苍白的,学生不能从中参与什么,更不能获得什么。所以语文教学要创设各种学生乐于接受的、能享受学习情趣的、能激活灵性的情境,让学生切身实际地体验、感受。比如在口语交际方面,就可采用情境引入法。一般来说,口语交际是个实践性很强的教学形式,要想取得显著的效果,就要特别讲求情境性。尤其是初中生,因为让他们置身于一定情境中,不仅有益认知心理的发展,而且能唤起积极的情感,激发灵性,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交际环境中,而不是一个生硬、呆板的课堂教学程序。此外,在教学时,可以尝试设置一种大范围的“情境”,这种情境可以是一种背景音乐,教学中如能充分借助音乐的流动美去感染、熏陶学生,相信教学效率会大大提高。
      
      三、要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创学生的个性思维,教师必须知识广博、思想超前、情感丰富、心灵开放、教学民
      主,即做一位高素质的老师
      
      新课程的实施,给了老师更多的创新空间,但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必须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特别在培养、挖掘学生灵性这方面,老师更要做好。一个不具备影响、感染、示范力的老师是挖掘不出学生内心的美、潜在的灵性的。新时代的教师要学会从生活阅历中积累成熟,从社会经验中学得练达,从文化知识中汲取修养,从人生追求中获得情感。在教学中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当好向导,给予学生心
      灵的自由,捕获灵性的闪光。
      
      四、激发潜能,引发创新
      
      语文教学要始终贯穿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红线。要在打好基础、强根固本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发创新的天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对语文教师而言,一是学会尊重和宽容学生。这不仅仅是教学艺术,而且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二是珍惜学生的独特和创新,鼓励学生敢于与众不同,独树一帜,甚至力排众议,标新立异,独创中往往蕴含着创新;三是重视学生的自我感悟和自我体验。学生学习母语,不是从零开始。他们既掌握了大量的口头语言,又具有一定的感性经验,可以通过语言实践自主感悟、自我体验。教师则引导、点拨,让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在这里,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思想的转变,主要是教学重心的转移,变教师为主为学生为主,从以教定学转变到以学定教;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都是为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就要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让学生在形象感染和情感熏陶中激发兴趣,唤起形象,引发情感,体验情境,在特定的语言情境中感悟语言,在揣摩、探究中学语言、用语言、积累语言和发展语言。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取决于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而后者涉及到教学目标的复合性(三个维度的统一)、教学过程的规律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评价的激励性等。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思维的惯性,这种转变是很艰难的,且容易反复,我们需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五、巧设疑问,鼓励质疑问难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人类打开宇宙之门的金钥匙。有了疑,才能启动创新的闸门,触发想象与思考;敢于质疑,才能发挥聪明才智,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教学中要善于巧设疑问,引起学生质疑问难。如让学生谈谈感受、想法, 对重点词句是如何理解的等,发挥学生思维的潜力,只要说得有道理就算对了,教师应及时表扬。例如教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时,我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介绍一下写作背景,而是首先点拨学生联想“安史之乱”与“暴风雨侵袭茅舍”, 这两幅惨景。经过“社会背景”与“自然背景”的点拨,既把学生引入到深沉的历史回忆之中,接近了时间的距离,又在学生面前展现了自然灾害的侵袭的昏暗之景,接近了空间距离。通过创设特定的背景氛围,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在情感上与诗人产生了共鸣。学生说得对就行了,鼓励学生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然后通过归纳说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参与教学活动,大大增强了学生质疑的能力,从而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培养。
      
      六、打破思维定势,启发奇异思维
      
      以思维定势解决问题固然方便,但往往流于一般化,既无深刻性,也无创新性。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根据问题的特点、要求、重点等采用灵活的思维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比较,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内驱办,把高度的注意力投入到一系列认识活动中,从中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鼓励学生寻求最佳方法,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同时,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只有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注入创新教育的活力,把创新教育融于语文教学中,才不至于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语文课堂教学也就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推荐访问:创新意识 语文 培养 探微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