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对马克思人本质学说与布洛赫人本质学说的探讨】马克思人的本质

    时间:2020-03-26 07:35:4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中图分类号:B5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1-0088-01       摘要:对人的本质的探究,一直是哲学史上探讨的话题。马克思对人及人的本质做出了深刻的分析,马克思提出了人的劳动本质论、“人是一切的社会关系”论、人的需要论,在此基础上,为我们勾画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蓝图。布洛赫对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学说进行继承和发展,他提出了“希望”学说,认为希望是人的本质,集中体现了人类走向美好未来的意图。
       关键词:马克思的人本质说;布洛赫的人本质说;比较
      
       对人及人本质的探讨一直是哲学史上长久如新的话题。古希腊早期的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应该是最早对人做出的判断。但是对人及人的本质做出深刻分析的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始终。马克思在其论述中指出:人的本质即劳动。“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人是现实中的人”[2],需要是人的本性。恩斯特・布洛赫是二战后德国最有独创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对马克思主义传统做出创新的人物,他提出了“希望”学说,认为人是“希望”的主题,人最本真的状态是面向未来,这表现了他独特的人本主义视野。
       一、马克思的人本质学说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形成过程中,先后在三个不同的阶段提出了三个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
       1.人的本质即劳动。马克思在对人的异化劳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劳动是人的本质的内在规定性,深刻论述了人的类本质。马克思第一次明确的提出劳动和人本质相联系的观点。“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3],“劳动的对象是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4]。在人的生存发展的进程中,只有依靠劳动生产基本的生存材料,为其发展创造条件。
       2.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立足于人的实践性,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在《提纲》中马克思首先肯定了人是一种自然存在物,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但人不仅是自然存在物,还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人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社会是发展运动变化的,社会的发展促进人的总体性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具有相互推动的作用。
       3.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第一次提出了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的观点,并具体论述了生产劳动、人的需要以及社会关系之间的关系,从而使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断更加具体。“人的本性”即人的本质,用人的需要来规定人的本质,是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进一步拓展。正是需要和满足需要的活动,把人们必然的联接在一起,形成种种社会关系。人的需要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通过人的活动产生的,只有在社会关系和共同活动中才能满足人的需要,并且人的需要的满足都取决于整个社会的需要的满足。社会的需要促成了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又促成了社会的需要。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劳动本质、社会关系、人的需要)的论述,三者是紧密联系的,共同处于一个有机体之中。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探讨,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同时还表达了他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
      
       二、布洛赫对人的本质的分析
       1.“尚未”学说。布洛赫在其理论中提出“尚未”理论。 “尚未”表示“尚不是”、“还不是”、“还没有”的意思,是尚未存在的,但并不表示纯粹的无、没有,是可能存在、应该存在的东西,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具有开放性的过程。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布洛赫指出,人的发展不是一种既定的存在,是一个不断生成的存在。人的本质不在于既存,也不在于现存,是面向未来的可能生成的存在。
       2.“希望”学说。布洛赫在《希望的原理》一书中提出“希望”学说,并认为这是贯穿人类生存的最重要的主题,是激励人类不断向上的终极动因。布洛赫对“希望”的研究是他建构他独特的人本学的基础。那“还没有存在”的未来不仅仅是虚无,而是作为潜在于事物和人类态度中的事实可能性,具有自己特殊的本体论性质。
       布洛赫并不把人看作特定的,而是看作正在超越他本身的人。人是有其本质的,但那本质不是静止的,人是一个“还没有”,是一个开放的实验的存在。人是在希望中生活的,希望不是人生偶然的插曲,而是一切时代人生存的基本态度,人是“希望者”。
       布洛赫认为,人的希望是人的内在本质规定。人是永远面向未来的,面向还未产生的东西,面向还未被意识到的东西,面向人的永久居住地,面向人类社会的自由王国。希望是根植于人本身的固有的人类需要,是人的本质的基本结构,也是达到新的境地、达到未来和真正的永久居住地的必由之路。
       布洛赫指出,人基于现实存在的不完满,必然要产生追求非现实的完满之物的倾向。他也把人的存在解释为对象化活动中的人的世界,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具体表现为人的需要。人的生存受到各种需要的影响,人最基本的需要是生存的需要,具体表现在衣食住行方面。人有安全的需要,适当的生存条件是人的发展的基础。人有交往的需要,生活在社会条件下的人,只有与社会的发展同步,与他人和谐共存,才能更好的发展。人的生存发展,都是为了能够实现自我的价值,在对未来的希望中,超越自我,达到理想的生活境地。需要推动了人超越现存,向未来的可能性推进。
       三、对二者的比较
       1.对人的需要的认可。需要是事物发展的推动力之一。在马克思和布洛赫的理论中,都提出了人有“需要”的本性。人的需要本质是自然物质长期进化的产物,是历史的形成的,被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着。人的需要从根本上同人的社会存在相联系,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的客观必然性。
       2.马克思和布洛赫的思想都表达了对人类未来社会的构想。马克思提出的共产主义构想为人类是生活展现了美好的未来,也是促使人为之奋斗的动力来源。布洛赫全部哲学的宗旨就是要阐明整个人类社会的精神史在于预订一种美好的未来,即一个没有贫困、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制度。他认为,作为人类学范畴的“希望”集中体现了人类走向美好未来的意图
       3.布洛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对马克思主义传统做出了独创性的发展。布洛赫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使人类对未来具有完全的、坚定的信念。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行动,包括关于被期待的世界的知识和创造这一世界的意志。布洛赫认为这种知识和意志在经验的现实中没有其副本 ,而只在较高级、较真实的本质中才有副本。这样一来,布洛赫实际上又把未来同现实、希望同经验对立起来,出现了轻视经验、规律、因果性的倾向。
       4.马克思提出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是面向未来的,但它不像布洛赫说的那样把注意力完全放在未来上 。它仍立足于现实,它首先是关于当前社会现实的理论,是对物质条件和经济原因的分析,是关于真正改造社会的行动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时代思潮,具有现代思潮的特征,即关注未来,然而马克思主义并不把未来与现实对置,因而希望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布洛赫认为,马克思主义包括“还没有存在”的本体论。“还没有”表明物质运动过程具有“趋向”的特征,它不仅是人学的范畴,世界现实本身的运动也表现出开放性和可能性。布洛赫认为,希望不仅具有情感性质,它也是整个存在的一种属性,是趋向于完善和完美的冲动,它渗透到整个宇宙当中。
      
       参考文献: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1
       [3][4]《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单行本)[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58
       [6]安希孟《布洛赫希望哲学述评》[J].《社会科学》.1987,(8) 
       [7]张一兵《希望:人的本质就是超越----布洛赫人学逻辑探讨》[J].《天府新论》.1990,(4)

    推荐访问:人本 布洛赫 马克思 对马克思人本质学说与布洛赫人本质学说的探讨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