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扎实推动“走转改”活动向纵深发展】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举措有

    时间:2019-05-19 03:32:3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有力举措,代表着新闻宣传工作的正确方向。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精心组织,积极探索,扎实推动“走转改”活动向纵深发展,有力地提升了我区新闻队伍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增强了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
      一、加强教育培训,做到“学”得主动
      加强教育培训,既是“走转改”活动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新闻队伍素质的基本途径。根据我区新闻采编队伍的现状,结合“走转改”活动要求,我们与中国记协新闻培训中心密切合作,组织开展新闻采编综合素质培训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一是突出重点,体现内容的针对性。从新时期新闻工作实际需要出发,我们坚持以“干什么、学什么”为原则,着重加强新闻采编人员理论素养、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委托中国记协等组织编写了十三门学科知识教材,并聘请专家学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讲座。比如专业技能方面,我们针对目前新闻从业者中有相当比例的非新闻专业学科背景的情况,聘请专家学者讲解消息、通讯、评论等常用新闻体裁的写作特点、方法与采访知识;职业道德方面,我们聘请学界和业界具有突出研究成果和工作业绩的专家学者,进行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规范的系列讲座。
      二是创新形式,务求效果的最大化。鉴于我区地域辽阔、人员集中成本较大的实际,我们积极创新培训方式,采取学员自学教材、网络远程授课(辅导)、交流学习等办法,突出实践性和操作性,做到所教即所需、所学即能用。同时,注重加强培训教育的互动性,定期安排集中讨论,并设立网络专用邮箱,组织专家学者及时解答学员提出的疑难问题,提高学习效果,进一步调动了新闻工作者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以考促学,提高人员的参与度。为了使培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我们采取以考促学的办法,在每个阶段的全员培训结束后,对新闻采编人员进行理论素养的考试、专业技能的考察、职业道德的考评和工作业绩的考核。对综合成绩达到新闻采编综合素质合格标准以上的人员,颁发《新闻采编综合素质考核证书》,并作为评选先进和职称评定的必要条件。通过行之有效的促学办法,极大地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实现了对新闻采编人员学习培训的全覆盖。
      二、创新活动方式,做到“走”得深入
      通过一年来的活动实践,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走转改”是一体的,只有“走”得深入,才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创作推出更多文风清新的新闻作品。所以,我们始终坚持以“真下”促“真转”带“真改”。
      一是坚持把领导带头贯穿始终。活动中,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乌兰同志带头走基层,了解基层宣传文化工作情况,现场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发扬“走转改”精神,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督促推动工作落实。各级新闻媒体负责同志坚持常下勤下,通过蹲点、调研、座谈等多种形式,察民情、顺民意、解民忧,抓“活鱼”、“鲜鱼”和“大鱼”,为广大新闻工作者当好排头兵、先行者。
      二是坚持把打造精品贯穿始终。全区各级各类媒体都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开设专题专栏,集中连续刊播来自基层一线的报道,涌现出一批品牌栏目和新闻精品。比如内蒙古日报开设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专栏,做到了每天见栏目、天天有报道;内蒙古电台在重点新闻节目中推出“倾听第一线·广播记者走基层”栏目;各盟市所属媒体也都开设了各具特色的专题专栏。截至目前,全区各级各类媒体共开设近200个专题专栏,刊播来自基层的鲜活报道9000多篇,为活动开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三是坚持把服务群众贯穿始终。能不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是检验“走转改”活动的试金石。活动中,我区各级各类媒体加大民生问题报道分量,推动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达到了记者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目的。比如去年我区马铃薯遭遇严重滞销,区直媒体走基层的记者首先报道并予以持续关注,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促使马铃薯卖难问题得到很好解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三、完善工作机制,做到“转”得到位
      制度机制管根本、管长远,是推动“走转改”活动常态化的有效保障。活动开展以来,我们特别注重总结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不断探索完善“走转改”活动的长效机制。
      一是健全基层蹲点机制。全区各级各类媒体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累计建立固定的活动基地和联系点1780个,并依托基层联系点,组织开展蹲点调研、定点帮扶、双向互动等特色活动,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到农村牧区、工矿企业、学校军营等各行各业,了解民生民情,把镜头、话筒对准基层群众,采写出大量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感人至深的新闻作品。
      二是健全考评激励机制。我们将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到各新闻单位考核之中,并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业务考核、业绩评价、评估评奖等方面给予倾斜,在工作安排、收入分配、生活条件等方面给予保障。各级各媒体也普遍建立了采编人员下基层档案,将考核结果与年度评优、好新闻推荐进行挂钩,调动了广大新闻工作者投身基层的积极性。
      三是健全讲评引导机制。我们注重发挥新闻阅评的引导作用,《新闻出版阅评》开设“走转改”阅评专栏,从各媒体的栏目设置、报道内容等多个方面加大阅评力度,在表扬好栏目好作品的同时,也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定期开展阶段性总结,评估各新闻单位开展活动情况,发现典型,交流经验,推动各地各新闻单位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四、狠抓整改落实,做到“改”得有效
      查找问题、改进工作,是开展“走转改”活动的根本目的。活动中,我们对照“走转改”精神要求,组织各级新闻媒体和从业人员认真查找问题,抓好整改提高,确保“走转改”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一是解决突出问题。各新闻单位将前一阶段征求到的意见和分析检查中查找出的突出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归类和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方案,开展集中治理,收到了良好的工作成效。同时,我们还要求各级媒体普遍建立“走转改”公开承诺制度,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二是加强督促检查。定期派出督导组,赴各地各单位督促检查活动开展情况,了解基层群众的反映,听取走基层同志的意见,帮助解决具体问题,促使“走转改”活动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工作。同时,注重总结来自基层、生动鲜活的新创造新经验,加大宣传报道力度,不断扩大“走转改”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三是开展群众测评。我们坚持“开门”办活动,要求各新闻单位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既让群众看到“走转改”的实际效果,也让新闻工作者作风在群众的检验中得到锤炼。比如《内蒙古日报》(蒙古文版)举办“读者节”,专门征求基层群众特别是农牧民群众对新闻宣传的意见建议。一些媒体开设“读者来信”专栏或网上进行问卷调查,刊播和征询群众对新闻工作者走基层以及对“走转改”报道的意见和建议,均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责任编辑:王 丹
      相关链接:
      带着真诚走基层
      通过走进基层、感悟实践,使新闻工作者得到锻炼、受到教育,进一步提高服务大局、服务人民的水平,这是“走转改”活动最根本的目的,也是最主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现实中,一些新闻报道之所以难以动人,甚至被批评为“假大空”;之所以抓不住要害,写成了浮光掠影的见闻游记;之所以不被群众认可,不受市场欢迎,不仅因为没有走下去,或者缺乏文字功底,更重要的是没有认清角色、摆正位置。有的把采访当作例行公事,走马观花;有的到了田间地头、街道社区,依然高高在上。这样的“老爷记者”群众显然不欢迎,由此写就的“官样文章”群众自然不买账。当然,更谈不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通达社情民意了。
      唯有真诚最动人,唯有真诚出真知。在这个意义上,新闻工作者走基层,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不仅要“一身汗、两腿泥”,更要真心诚意,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带着真诚走基层,以清醒的认识和坚定的立场触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进一步坚定新闻工作的党性;以深厚的感情和高度的自觉,说群众想说的话、办群众欢迎的事,进一步树立新闻工作的群众观。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言:“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真以奉之、诚以待之,才能听到真话、看到实情、获得真经,才能写出精品力作、呼应党心民意。
      几十年前,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以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去了解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去感受一个真实的中国,新闻工作者一定能从广袤的基层大地汲取智慧营养、锤炼思想品质,担当起新闻工作的崇高使命。

    推荐访问:纵深 扎实 推动 活动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