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玉门关意象【浅析唐诗中的“玉门关”意象】

    时间:2019-04-22 03:27:0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玉门关,作为中国古代的边关要塞,以其巨大的吸引力常常见诸于文人墨客的笔端,已然成为了一个不朽的文学符号。在唐诗宋词中比比皆是,不可胜数。笔者将以《全唐诗》为参照,试图分析这个诗歌意象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内涵和独特的象征意义。
      关键词:玉门关 意象 情感内涵 象征意义
      玉门关,一个屹立在汉唐边陲的赫赫雄关,它充满了神奇的魔力,引得历代文人墨客魂牵梦萦反复吟唱,将雄关的沧桑留在了不朽的字里行间。成为中国文化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永恒意象。
      一、“玉门关”的历史源起
      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是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这里既驰骋过班超、李广的萧萧战马,飞扬过霍嫖姚猎猎族旗,飘扬过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的彩幡锦帜。门开门闭,吐纳着中西文明;锁启锁落,凝聚着战争的阴云。文明与野蛮在这里厮杀,智慧和愚昧在这里格斗,友谊和仇恨在这里交织,痛苦和欢乐在这里分娩。
      二、“玉门关”意象所蕴含的多重情感内涵
      (1)蕴含着远征将军和士卒眷恋故土、落叶归根的深情。
      令狐楚《从军行》中“可怜班定远,生入玉门关。”“班定远”,即班超,在西域以功封为定远侯。“生入玉门关”,是班超在西域三十多年,年迈而想回到家乡而梦寐以求的愿望。《后汉书·班固传》记载,远戍西域的班超上书汉和帝,自言有“太公封齐,五世葬周,狐死首丘,代马依风”之思。这里,班超引用西周太公姜尚封于齐地仍返葬于周的故事,然后自比将死的狐狸会将头朝着自己的丘窟,北方代郡的马到了南方也会依风北望,借此表达自己欲返故土的迫切心愿,更哭言“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其语不可不谓凄凉。从此,“玉门关”成为了眷恋故土、落叶归根的代名词。胡曾《咏史诗》“半夜帐中停烛坐,唯思生入玉门关”,诗人再次借用班固的典故,借古怀今,既有对古人渴望回国故土的赤诚之心的深切缅怀,又有对如今身在边关抗敌将士不得归家的真挚同情。
      (2)承载着热血男儿们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玉门关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承载了太多大唐士人的希冀。他们渴望建立功勋,张扬青春的色彩。他们抛妻别子,千里觅封侯,也许,这只是一个年少轻狂的梦。他们却在用生命追逐,微笑着面对死亡。
      与垂垂老矣的班固思念故土的情怀恰好相对,意气风发的戴叔伦《塞上曲》中“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诗句却表达了另一种博大的军人情怀。此句明显是针对班超“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而言,豪气可谓冲天,马革裹尸,誓死报国的热情令人动容。竹杖芒鞋、潇洒走天下的诗仙李白,在其内心深处,同样有着一份对国家边关的沉甸甸的牵挂,同样有着扫荡敌寇,建功立业的毕生夙愿。于是他在《从军行》中激情澎湃的写道“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字里行间迸射出奔赴边关、奋勇杀敌的豪情壮志。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把戍边将士不惧浴血奋战,誓死保卫边疆、 击溃敌军的勇气和决心, 抒发得淋漓尽致。
      (3)铭刻着盼归思妇对远戍征夫的刻骨牵挂之情
      且看戴叔伦的《闺怨》“不识玉门关外路,梦中昨夜到边城”,长夜漫漫,远征的丈夫仍身在边关,杳无音信。闺中的少妇肝肠寸断,甚至有种千里寻夫的冲动,无奈千山阻隔,不知何处才是通往玉门关的路,只好泪洒枕巾了。唯一能安慰自己的是在昨夜的睡梦中来到了边城与良人相见。字里行间流露出闺妇对远戍征夫那份动人心魄的刻骨牵挂之情。再如戎昱的《苦哉行》“出户望北荒,迢迢玉门关。生人为死别,有去无时还。”盼归的思妇面对那迢迢玉门关,几乎望眼欲穿,最后只剩下彻骨的绝望。
      (4)喷涌着将士对统治者穷兵黩武、视人命如草芥的血泪控诉
      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诗人用比喻的方法, 含蓄地指责了统治者只顾自己享乐,不抚慰守边战士的行径, 揭露了唐王朝的腐败,表达了对守边战士的深切同情。李颀《从军行》“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诗人别具机杼,背面傅粉。胡雁胡儿都是土生土长的,尚且哀啼落泪,何况远戍到此的“行人”呢?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谁不想班师复员呢?“闻道玉门犹被遮”一句,笔一折,似当头一棒,打断了“行人”思归之念。据《史记·大宛传》记载,汉武帝太初元年,汉军攻大宛,攻战不利,请求罢兵。汉武帝闻之大怒,派人遮断玉门关,下令:“军有敢入者辄斩之。”这里暗刺当朝皇帝一意孤行,穷兵黩武。此外,李昂《从军行》“塞下长驱汗血马,云中恒闭玉门关”句也是借用这一典故,“恒闭”二字传达出了统治者的惨无人性,毫不体恤士卒的生死之意,读来令人义愤填膺。
      三、“玉门关”的象征意义
      (1)白骨累累、有去无回的“鬼门关”
      自从汉武帝下令遮断玉门关,“玉门关”俨然成为了将士们心灵中最深的梦魇,成为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鬼门关”。
      玉门关古道无异于一道生死关,归乡的路成了夜晚奢侈的梦,它不再是一道关卡、一道屏障,而是烙在将士心上永远的痛。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圆睁的怒目,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那漫天飞舞的黄沙,纷纷扬起的,其实正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岑参写到玉门关的诗歌有两首, 《玉门关盖将军歌》 云:“玉门关城迥且孤, 黄沙万里百草枯。”《玉关寄长安李主簿》云:“玉关西望堪肠断, 况复明朝是岁除。”二诗真实地描写出了玉门关城孤耸于漠漠黄沙之中,人烟稀少,令人处之生愁、不寒而栗的情景。作为汉代内地与西域分野的玉门关, 同时又是两种文化的分野, 对于赴边的征人, 似乎又是生与死的分野, 而这些又赋予“去玉门关” 的行为更加厚重的内涵。戎昱《苦哉行》中:“出户望北荒, 迢迢玉门关。生人为死别, 有去无时还”。一去玉门关,便意味着“有去无回”在士卒和家人那早已心知肚明,故而演出了一幕幕生人作死别的悲惨画面,可谓人间惨剧。
      (2)离家去国、界域中外的“国门”
      在诸多的边塞诗中, 玉门关意象为界域中外的“国门”,必然有关里、关外和出关与入关之不同。例如岑参云: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南临犬戎北接胡,将军到来备不虞。( 岑参《玉门关盖将军歌》)诗中形象地描绘了玉门关的冲要形势, 毗邻戎胡的战略地位以及守关任务的艰巨。李白的《关山月》“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士卒们身在西北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但觉长风浩浩,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极言“玉门关”离家路途之远。再看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一句“春风不度,”一语双关,道出玉门关里、关外的的差别来。关里春风浩荡, 秩序井然;关外黄沙万里, 草木枯黄,以及胡人们苟利所在,不知礼仪的无序和潮水般的攻战侵伐。(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北京:1999
      [2] 李智君《诗性空间——唐代西北边塞诗意象地理研究》
      [3] 杨沐春涓《阳关寻古尽诗情》
      [4] 李殿元《阳关玉门关嘉峪关考察》
      [5] 曹春晖《谈我国古代诗歌的意象》

    推荐访问:玉门关 意象 浅析 唐诗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