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人类学视野 [人类学视野下的乡土社会之社火文化]

    时间:2019-04-22 03:26:1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社火是中国广大民间地区盛行的一种庆祝春节的表演盛会,在新疆汉民族聚居的地区也普遍盛行带有地方特色的社火表演。本文通过对壬辰龙年元宵节在昌吉市举行的大型社火表演赛的概述,借助人类学的调查视野,分析新疆地区社火文化的内涵及意义,探讨如何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
      关键词:昌吉;社火;文化探析
      前言
      社火①,也称之为“射虎”,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大多在中国的北方地区比较盛行,其主要内容就是在重大祭祀或节庆节日(主要是春节)期间,由乡村为基本单位自发组织的队伍,在一定的公共场所进行高跷、秧歌、舞龙、舞狮等难度高低不等的杂耍狂欢庆典表演。
      新年伊始,笔者有幸亲身经历了在昌吉市举办的以“展示中华民间文化·感触新疆人文历史”为主题的新疆2012大型社火表演赛,这也是新疆首次举办的大型的社火表演大赛,来自新疆多个地区的社火表演队在昌吉市主街道进行了热烈喜庆的表演,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新疆社火的发展
      新疆的社火历史并不长远,究其原因与新疆地区的聚居民族成分和移民历史有关,最早可以查证到的是清朝著名大学士纪晓岚的《乌鲁木齐杂诗》②当中的记载,据此可推断新疆的社火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1770年前后),距今有230多年的历史。当时,山西、陕西、河南、安徽、四川、两湖等地区的人来到新疆各地定居,同省的人纷纷聚集在一起,组成了各省的会馆。这些会馆除了供奉祭祀各自的祖先祖宗之外,与之相关的戏曲演出和社火表演就成为了会馆的两大重要文化活动了。
      这一时期在各会馆组织下的社火表演往往带有浓重的地方色彩,各个会馆的社火表演都以他们家乡传统的社火表演为主,如两湖会馆的龙灯、甘肃会馆的旱船、山西会馆的汾阳花鼓、直隶(河北)公所的高跷、陕西会馆的高抬等。[1]
      1937年新疆汉族文化促进会成立后,政府将各会馆的地产、庙产等资产全部转交汉文会。迪化③的汉文总会利用两湖会馆、晋陕会馆、陕西会馆、甘肃会馆、江浙会馆开展各种活动,包括发展经济、兴办教育、弘扬各地汉族传统文化等。[2]这时,戏曲和社火被赋予了新的内容,也重新焕发了新的生机。特别是在抗日救亡的战争时期,这两种民间艺术发挥了巨大的宣传作用。
      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新疆的社火活动就一度被停止。改革开放之后,社火文化又重新得到了人们的重视,社火活动也得以恢复,特别是新世纪近十几年来,全国各地大力提倡精神文明建设,地方政府为了提高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昌吉市已经连续好多年在新春元宵佳节的时候举办大型的社火表演活动,特别是今年的最为隆重盛大。
      社火文化探析
      (一)社火具有祭祀性质
      追溯社火的最初意义和很多其他民间活动目的相似,都是为了祭祀,而“事实上,社火应该是古代祭祀土地神和火神活动的遗俗”。[3]对于古代劳动人民来说,和他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并决定他们最终命运的就是土地和火,因此对这二者的崇拜也是正常的。社火活动和其他祭祀活动性质相似,都是一种祭祀活动中的敬神娱神式的表演,发展到了后来又开始娱人娱己,但它们都具有原始崇拜的性质并且一直延续至今,因此,社火文化具有民间信仰的性质。
      基本上大自然一切事物都可以构成人们崇拜的对象,人们会把这些自然物加以神话、拟人化来具体膜拜。就比如说像在社火表演中的山神、土地神等;又或者说是社会表演中必不可少的舞龙、舞狮等;还有一些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像八仙、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此外,像历史中的英雄人物也是社火表演队伍里的核心,比如关公、包青天等等。除了这些扮相之外,人们还会根据一些经典的脍炙人口的故事情节将其演绎出来,像《八仙过海》、《猪八戒背媳妇》等等都是颇受老百姓欢迎的节目。
      (二)社火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仪式
      社火活动既是一种祭祀,也是一种仪式,从活动的准备彩排、正式表演直到结束,它是一个完整的仪式过程。作为汉民族传统的社火文化,自然就成为了能够代表汉族从内地移民进疆的一个典型的象征符号了:无论是它作为祭祀的目的,还是他的表演内容,都非常形象地体现了一种文化的变迁。同时,新疆社火还在传统的社火表演中添加了独具新疆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例如在此次昌吉社火表演大赛中大量出现的少数民族歌舞(像维吾尔族的木卡姆、回族的“花儿”等),这些都明显体现了多种文化互动互融的一种文化交流与沟通的现象。
      作为一种仪式,自然是达到了一致认可的同一群体的人们才参与的,因此,只有当共同参与了一种仪式的人们才能够互相认同,彼此认知拥有相同的文化底蕴。社火活动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文化认同的功能,同时,它也在进行这项活动的时候增加了同一群体的人们的凝聚力。
      新疆社火不仅象征了本地的移民文化,加强了群体之间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同时作为一种仪式,它也传承着一种文化的历史记忆。保罗·康纳顿认为,“有关过去的意象和有关过去的记忆知识,是通过(或多或少的仪式性的)操演来传达和维持的。”[4]社火就是通过一次完整的表演过程这种仪式般的操作来年复一年地加强人们脑海中的思维记忆。虽然社火最原始的祭祀意义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但是它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价值则是作为后人们所必须记住的。
      结语
      社火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民俗事象,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但是在现代化生活之下的快餐式文化和爆炸性信息的包围下,存在于广大乡土社会当中的社火文化已经逐渐被人们忽视,很多存在于社火活动之中的文化元素和艺术渐渐面临消失的状态。社火文化是我们国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有很多地区的社火已被列入我国的国家级或者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中,例如陕西省宝鸡市和山西省潞城县民间社火、辽宁本溪社火、义县社火等。这些地方以当地的社火文化为品牌,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宣传造势,积极打造当地相关的旅游产业,以旅游产业带来的经济创收来反过来促进社火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可以说,是非常值得我们所借鉴的。新疆昌吉今年举办的这次大型的社火表演赛无疑开始了一个好的起点,借助这次活动的举办,展示了我们新疆独特的人文历史,也带动了旅游的发展,使得新疆的社火文化能够一直延续下去。(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
      注解
      ① 出自范大成的《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民间鼓乐谓之社火,不可悉记,大抵以滑稽取笑。”
      ② 乾隆三十三年,纪晓岚因受两淮节年提引案牵连,获罪革职,谪戍乌鲁木齐。乾隆三十六年被召回京城,东归途中,吟诗一百六十首,名之曰《乌鲁木齐杂诗》。
      ③ 迪化,乌鲁木齐的旧称。
      参考文献:
      [1] 张铭.论清代新疆地方会馆的戏曲与民间社火活动.文学界(理论版),2011,5
      [2] 左红卫.抗战时期新疆的民间社火研究.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9
      [3] 李智信.社火溯源.青海民族研究,2008,4
      [4] [美]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M].纳日碧力戈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40

    推荐访问:社火 人类学 乡土 视野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