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书法史料解读方法论] 书法方法论论文摘要

    时间:2019-01-20 03:32:1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黄�教授在“书法史料解读中的微观与宏观”讲座中讲解了在宏观把握中寻找微观的支撑点;史料的解读要放到宏观层面深入研究;慎用二手史料,注意鉴别真伪等方法。剖析这些研究方法对书法史料研极富究参考价值。
      关键词:书法史料;微观;宏观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8(c)-0156-01
      
      2008年7月18至21日,由中国书协和苏州市书协等举办的“2008中国苏州(相城)书法史讲坛”在苏州市相城区南亚宾馆开讲。在苏州书协华人德的主持下,书法史学者傅申、白谦慎、丛文俊、黄�和考古学学者张朋川为来自各大院校的5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举办了5场关于书法史研究讲座。20日是黄�先生关于“书法史料解读中的微观与宏观”的讲座,黄先生讲解了书法史料解读中微观与宏观的关系,探讨了史料真伪的甄别等事宜。
      一、书法史料及微观与宏观的概念关系
      首先黄�先生在什么是书法史料中举出五大类资料:1、文献史料(包括书法文献、书画著录、史传、文人别集、笔记、谱牒、宗教典籍、地方史志、古籍的电子检索书籍、未出版的古籍、未加整理的手稿、金石文字史料等等);2、书法图像史料(墨迹、碑、帖);3、口述历史的材料;4、考古新发现的材料;5、田野调查的材料。
      书法史料的宏观:对于书法史上重大问题,涉及时代、书风、流派、思潮,对其定位、下判断,是宏观把握的事;具体研究一位书家,对书家的整体定位、风格判断、阶段分期,当然也应该视为宏观把握;也就是说,宏观把握一般都是需要通过综合史料后整体考虑的。书法史料的微观:一条重要的细节史料,可导致问题的重大突破,一个卒年、一件作品、一本佚书、一条题跋、一方印章、一个语词,都可能是整个历史发展线索中的一个重要的链接点,抓住它就可能解决悬而未决的历史线索,从而上升到宏观层面,作出正确判断。宏观的思考如果草率从事,不注意微观的支撑,对微观史料把握不准、或对书法史料解释有误,都能导致宏观的判断失误。因而,没有微观研究的宏观,常常是空中楼阁;没有宏观视野的微观研究,常常是一盘散沙。
      二、如何解读书法史料的微观与宏观
      在“宏观把握中寻找微观的支撑点”内容里,黄先生举了两个例子。一是在考察“明代书法大势”时对朱子“字被苏、黄写坏”一语的研究。“书法大势”是一个相当宏观的题目,若没有对朱子评语的仔细考察,就无法深入理解明初书法一反宋人风气的做法。二是关于“云间派”的具体考察,结论是“明初没有云间派,它是松江、吴门两派斗争的结果”。这一研究涉及了王世贞和董其昌各自开列的“云间派名单”的比较,前者为“陈壁――沈度、沈粲――陆深”,后者为“陆机、陆云――沈度――张弼――陆深――莫如忠、莫是龙”。他认为两个名单反映了吴门派和松江派的斗争,其中“对待赵孟�的态度”是两派书家的“分水岭”,而“云间派”则是这场斗争的一种结果。宏观和微观看似在两个层面,其实往往交织在一起,即便是已成为共识的观点,如若前后没有微观史料的支撑,也不能使人信服。“史料的解读要放到宏观的层面去深入”这一部分在逻辑上与前者思路正好相反,二者表现为“微观――宏观”的双向推进过程。对同一段史料解读的深入决定着研究者掌握了多少信息,这种解读上的深入至关重要。他援引了自己对赵孟�研究的成果。在研究过程中,因为注意到赵孟�的小楷《过秦论》(拓本),于是思索了赵孟�写《过秦论》时“为什么会有‘寂寥’之感”等问题。站在这一起点上分析:1、鲜于枢对赵孟�书法的评价;2、方回《送赵子昂提调写金经》、《送邓善之提调写金经》、《送邱子正以能书入都,并呈徐荣斋、阎靖轩、卢处道集贤翰林三学士》的诗句;3、杨载《赵公行状》等。最终得出赵孟�从杭州到大都是一种“成宗召写金字经,借径文艺以致身”的活动,是二王书法进京,杭州文化圈的书法观改变大都文化圈书法观的历程属于一种“文化战略转移”行为。黄先生说:以上史料,过去研究赵孟�的人都没有注意到;赵孟�不是民族英雄,但他却在文化传承上起了更大作用,如果没有赵孟�领导杭州文化圈完成了战胜大都文化圈的历程,很难说现在的文化究竟会如何。对“慎用二手史料,注意鉴别真伪”这一观点的讲解从胡适的名言“我们对于‘证据’的态度是一切史料都是证据”展开。“二手史料”也是证据,只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鉴别这些史料的真伪。他谈到“史料的误用,会影响宏观判断的正确性”,并以自己研究“对联”的个案为例,说明自己放弃几则重要二手史料的原因。他还提到使用史料应该注意的另一种情况:材料的真伪有时是“隐性”的。虽然材料本身是真实的,但使用材料时宏观思路出了问题,也需要认真鉴别。他在这里列举了“碑眼看帖”,把后世观点强加给历史,造成宏观判断失误的例子。古代的书法史料有些曾经被人转引或转抄,有时可能会出现问题。不正确、不完整的二手史料,可能导致解读发生错误,甚至导致宏观上的错误判断。所以,史料要找原始材料,不能找到原始史料,那么越靠前越可靠。
      三、小结:从方法论角度说,微观多用考证,即分析法;宏观多用综合,即归纳法。只有对史料正确解读,在微观与宏观间反复比较,才是科学的方法。正如胡适先生所说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细心搜求事实,大胆提出假设,再细心证实。“细心搜求事实”就是微观地搜求和解读史料,大胆地假设常常回到宏观上来,但还要去微观地求证。当今社会许多西方研究史学的新理论、新观点、新视角被引进,类似的视角很多,诸如考古学的、社会学的、经济学的、政治学的、美学的、传播学的等等,但我们不能忘记“一切凭材料说话”,所谓“无徵不信”是一切学问的基础。作为艺术史的书法史,与一般的历史虽有其特殊之处,但基础方法是共通的。通常说个案研究要“竭泽而渔”,也就是尽量收集可见到的史料,但我们还要推敲这些材料中的信息,唯求正确的全面解读,才有新的发展,新的视角、新的成果。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正成主编,黄�分卷主编《中国书法全集―董其昌卷》,荣宝斋出版社1992年2月
      [2]黄�著《从杭州到大都》,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12月

    推荐访问:方法论 史料 书法 解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