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传统的女人的德_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德行

    时间:2018-12-24 03:36:0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增强历史洞察力和使命感。实际教学中,在升学压力的影响下,更多的老师注重的是知识和能力的传授、分数的提升、升学率的提高;学生求学问的态度是处处想着我要考高分、考状元、考名校。现在的家长也把学生往这条路上送,只要孩子成绩好,其他都不用干、不用学,结果每年出来一大堆失业的人,其中不乏大学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是不是人才太多了,用不了?事实并非如此,有的企业家却说找不到有用的人才。问题在哪?问题出在整个教育体系没有训练出企业和社会需要的人才。企业要用的员工绝不仅仅是一个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更需要诚信、负责任、懂得为人处世道理的员工。而这些都要等大学毕业了、工作了再来学吗?那就太迟了。这就要求我们为人师、为人父母的要深思:教育必须重伦理,把学生一生德行的根基打牢是第一位的,知识、技能的传授是第二位的。这样的教育才是有价值的,这样的教学者才真正是利益学生、成就学生的。
      一个品德高尚的有德行的老师才能教出有德行的学生,这就对历史老师提出了高要求。我们的老师不仅要博学,更要有德、有智慧、有敏锐的观察力,要能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在传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来提升孩子的道德学问。具体从哪下手呢?从他的寸心下手。心真,所有的行为都真了;心不真,所有的行为都是假的,寸心必须是善的,必须是正确的思想观点。那依据谁的思想观点才是正确的呢?中国传统文化中古圣先贤早就给了我们智慧的开启:百善孝为首。我在给学生讲授鸦片战争时特意讲了林则徐先生给我们人生的十个提醒:《十无益》,其中第一条就是:“不孝父母,奉神无益。”孔夫子也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现代教育不太重视传承圣贤的教诲,很多学生对父母对他们付出的一切心安理得,父母付出越多,他越不知道珍惜。有些家长的教育行为也值得商榷。比如:有的家长为了孩子考出好成绩,许下种种物质奖励。这样孩子想的就是:我考好了就有钱财奖励,父母的奖励是应该的,甚至父母忘记了,还主动索取。还有的家长为了改掉孩子的懒惰习气,在家做家务也给予金钱支付,还很高兴地认为这是向西方学习,认为这样孩子不仅变勤劳了,还学会了管理钱财。孩子在金钱的刺激下,也确实变勤快了,但有位家长告诉老师:有次她很累,请孩子帮她洗衣服时,她的孩子居然说:“今天我也累了,不想挣这钱了。”家长无可奈何地说:“当时我真是很伤心,这才发现我的方法错了。”确实,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方法呢。可能表面上解决问题,事实上又制造了很多问题。我们的古圣先贤早就有教诲:“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承受”,“德有伤,贻家羞”……家庭是每一个人用心去付出的地方,是形成一个人懂得尽责任,懂得感恩、知恩、报恩的地方。做家务、努力学习是在尽为人子女应尽的义务啊。“自古忠良出于孝子”,我们教孩子的寸心不能偏颇。当我把这些道理在课堂上渗透进去时,我发现学生听得很专心,也很感动。其实我们的学生是很受教的,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没有一个人是要学坏的。
      当学生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后,做老师的就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我常将书中流芳百世的历史人物的事迹讲给学生听,如在讲到“庆历新政”时,我特意讲述了范仲淹从小立志要做宰相的故事,他认为“唯有良相才可救国,唯有良医才可救人”,念念为了报效国家,这是多么崇高的志向。“人贵立志”,从中我启发学生:我们求学问的态度是什么?向范仲淹学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具体讲是为了提升自己的道德,进而利益家人、利益社会、利益国家,而不是为了追逐所谓的功名利禄、锦绣前程!“弄权一时,凄凉万古”的秦侩被子子孙孙唾弃,他的子孙蒙羞了上千年,要不要向他学?当然不要。树立了一个正确的志向后,就需要我们的学生从小培养一颗仁爱之心、厚道之心、一种大公无私的心境。“凡是人,皆须爱”、“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对老师、对他人都要恭敬。怎样落实“仁爱”呢?必须培养学生谦卑、谦虚的态度。林则徐先生早就谆谆教诲:“心高气傲,博学无益。”《书经》也说:“满招损,谦受益。”不立身行道,必长傲慢之气。我们做老师的不能只高兴学生书背得很熟、题目答得不错、成绩考得好,一定要仔细看学生有没有将所学的知识落实到行动中、有没有越学越谦卑。“学问深时意气平”,这才是真实学问,否则,读书无益,还有害,“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一个人要谦虚,必须懂得反省自己。孔子讲:“知耻近乎勇”。要有勇气去改过,任何事没有做好,要反过来找自己的问题,“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过能改,归于无”,这样才能“德日进,过日少”。在跟学生讲这些道理时,我进一步提出,与人相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态度:要懂得礼让、忍让。礼让是人与人之间最优美的距离,无礼了,就会起冲突,招来很多的麻烦。当学生懂得礼让的时候,他将成为一个有分寸、懂分寸的人,他的一生将会增加很多的助力,获得很多的益处。同时,还必须教育学生要有诚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奸巧语,秽污词”要不得,说谎话骗人、胡言乱语失信于人将无法立足于社会,诚信待人、助人为乐、乐善好施才是应有的品德。我们的学生不仅勤奋好学,更要做一个真正有智慧、有道德的人,这样才能将人生经营圆满。
      当我将为人处世的道理和书本知识结合起来时,不仅学生的行为举止有了很大的改观,学习也变得更自觉了。不要小看课堂上几分钟的德行教育,如果每位教师每节课都能对学生进行几分钟的德行教育,整个学校的风貌将焕然一新。这就需要教师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做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学生、无愧于家长、无愧于社会,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

    推荐访问:德行 渗透 传统 历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