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让课堂动起来] 让地理课堂动起来

    时间:2018-12-23 19:45:4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英语这门课程实践性强,需要教者变换不同的教学手段以活跃课堂,调动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本文从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身份的转变,学生学习模式的创新和以丰富鲜活的语言材料为教材,多多开展课外小组活动如“听歌法”等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提出了五种教学活动组织方式。
      关键词:交际性 合作学习 真实的语言材料 语言实践
      
      皮亚杰在论述发现法教学时认为,儿童只有对自我发现的东西,才能积极地被同化,在自我发现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对所学的东西有真正的理解和有所创造。所以我们在形成英语教学模式时,必须让学生的内在能量释放,让他们在课堂上从坐着听的被动接受中走出来,使他们在课堂上活起来。做到这些,需要我们从多方面构建新的教学方式。所谓教无定法,课堂教学如何能够取得效益的最佳化,没有人能给出现成答案,只能靠教师自己不断的探索、实践、和研究。英语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英语技能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大量的课堂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的人格和思想得到尊重和采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那么学生的这种积极性从何而来呢?这就要看教师的教学艺术,看教师如何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活跃学生思维了。下面笔者就开展英语多样化教学活动做以下阐述:
      
      一、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师为主体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传统英语教学的课堂通常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以老师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往往是被动的。英语书面考试成绩好的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未必也很强。而当今社会对英语运用能力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所以新的教学法认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讲授者,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启发者和督导者。教师应该变知识传授为能力传授,在教学中促进学生活动能力,让他们自己动脑,自主学习,师生密切配合,实现教与学的互相促进,增强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人翁精神,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感兴趣,努力使学生达到愿学、乐学、善学的境界。
      语言教学必须努力创设交际气氛,在这种氛围中老师和学生要带有明确的交际目的。他们不仅用语言进行意义交流,还进行情感的交流。只有这样,语言才能真正发挥交际功能,学生才能真正从心理上感受到语言的力量。为了创设双向交流的语言环境,可经常变换教学方式,创设交际情境,设置“交流性”的参与性强的课堂活动。实施前教师须设计好文字材料、声像资料、直观教具等。比如:在教学中,以一个学生的经过精心准备的课堂报告为序幕,然后安排各种各样的学习和语言交流活动,诸如听力、会话、问答、表演、唱歌、游戏、看图说话、朗读、复述等等。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师生的交流是自然的,充分的。并且,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教学过程,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而积极的态度和动机对学习的成功与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还要注意向学生呈现语言学习的过程,在呈现新的语言材料时,最好把声音、实物、图形、情景模拟、书写形式等等形式都尽量用上,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争取直观的、接近生活的引入材料,激发学生求知欲,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开口机会,鼓励他们大胆使用英语。如在教学7BP97时,为了让学生学会有关祈使句的使用,特创设了如下教学活动。1. 针对课堂情况,对学生要求Stand up,please. Let’s sit down to have a rest.Open your books. Don’t close your books.等。用这些指令让学生先动起来,而且一边说一边加强语气,这样学生就知道需要特别倾听的内容。2. 指导学生向别的同学发出指令,确保“学困生”也能参与进去。3.学生分成四人小组,由一个学生向其他人发指令,再小结祈使句的结构和不同形式。教师再给学生作出小结。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创设情景,逐步深入,联系实际,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的语言材料尝试交际性操练,充分体现其主体能动性。
      
      二、以“授人以渔”代替“授人以鱼”
      
      语言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呢?一些人认为它是用来操练语法规则和学习一大堆单词――而且单词越长越好。这个想法是错误的。语言是用来交换思想,进行交流沟通的!
      笔者认为,教育应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必须以育人为本。因此,我们就不要过多地关注知识传授,而要更多地倾注于过程,更多地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下功夫。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很注重在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方法授予学生以“鱼”,即知识,而现代教学理念中,教师更注重授予学生以“渔”,即获得知识的能力。
      教学方法的采用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以话题研究为中心的小组学习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学习、研究的方法,在学生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时,再加以点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增强学生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新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在各科中,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学习。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要倾听学生,珍视探究中学生的个人观念、独特感受和体验,并引导学生积极反思。同时,要特别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交流与合作。采纳不同学习方式,相互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真正的教育应是心灵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在《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曾阐述道:“心灵既是指教师的心灵,也是指学生的心灵,所谓教育就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创造。”当我们――教育者,真正用心灵来思索,用心灵来工作,我们就一定会在学生的心灵世界中点燃圣火,那火光一定会照耀他们生命中更遥远的路途。
      
      三、改变学习模式:学生的学习从以个人为主变成个人学习和小组集体学习并重
      
      新的学习模式意味着:学生必需以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而“合作”又具有两层含义。第一,是行为上的合作。几个学生组成小组以某个任务为中心进行集体学习活动。第二,是知识方面的资源共享和思想方法能够做到集思广益。学生个体或小组先进行学习、讨论,然后把学习成果向全班呈现,并向全班提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问题,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对所讲内容进行思考,加深理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学生中实现资源共享和思想方法的相互借鉴、合作。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当学习转换为一种合作过程,人人都从中受益时,小组学习程序是十分有效的。语言的学习需要和别人交流,以便在使用中学习。
      据此,可把班上的学生组织为三、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在课内互相合作,在课外也常开展活动。小组活动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要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学习,组员们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各自获得很多的实践机会。
      至于学习小组的形成可以根据当时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采用教师指定、按邻近座位组成,和自愿组合等方式进行。开始教师可先指派成绩优秀者为组长,实行小组管理。在教师的指导下组成小组后,在教师的监督、指导下学生们进行小组学习。他们一起朗读、预习、复习、互相提问、会话、讨论问题、互相批改作业、举行测试等等。一个小组口头作完本组集体讨论的研究话题后,由其他小组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对该组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估,从而帮助主讲组更好地改进小组学习方法和技巧。教师在小组活动中,要注意“收”、“放”结合,既不能完全控制而妨碍学生积极性的发挥,也不能完全放手而导致小组学习研究的盲目性、无序性。真正让学习小组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变单一的依靠课本和练习册为博取多种丰富的语言材料来进行教学
      
      没有教学内容的广泛性,不足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传统英语教学中,一个学期只用一本固定教材,很少有课外补充内容。在教学中,只一味地对学生进行机械化的重复性训练,会让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是件多么枯燥、令人乏味的事啊!
      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课本仍然得使用,只是使用方法和传统教法有差异。在语言点讲解之外,课文所产生的背景、蕴涵的思想及教诲都得到充分的挖掘。这些挖掘需要有大量的、生动有趣的材料来配合。而且,除了课堂上老师讲的东西以外,学生们有大量的机会就课文中的人物、观点等内容进行讨论,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思想和情感也得到发展。
      此外,学生很喜欢用一些真实的语言资料作为学习材料,真实的语言资料使学习者与目的语的文化更为贴近,使学生更愉快。并且,这种材料有助于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提高,学生可以从中学到真实、地道的英语。因此,除了统编教材外,教师可依据学生现有水平,根据学生的需要而设计一些教学材料,或挑选报纸或杂志上的文章作为教学材料。争取做到务实务时,文理渗透,这也非常符合如今英语命题的一种趋势。
      教师突破教材的束缚,其目的就在于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景,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用中学”。当教育环境提供了一个富有挑战性、刺激性和自主性的氛围时,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象泉水一样源源不息。
      
      五、多开展课外小组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习惯,使他们具有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语言习惯的养成是在接触了大量的语言材料,经过不断的重复后才能获得。仅靠在课内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只有在尽可能多的语言环境中接触它、使用它,才能学好并养成好的语言习惯。因此,用丰富的课外活动配合课堂教学,同时又把课堂内容扩展到课外活动中去,形成课内外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综合学习方式显得很有必要。这样做既减缓了课时紧的压力,又减少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感。
      常用的课外小组活动有以下几种:观看、收听英文版的电视或广播节目;阅读通俗英文报纸杂志;参加英语俱乐部,学习用英语思维并交流;多听英文歌曲等。
      笔者比较偏爱“听歌法”。原因在于:第一,它耗时不长,能融英语学习和娱乐为一体。第二,运用听歌词的方法,将英文歌词中的单词、短语、语法、句义加以解释,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歌曲的丰富含义,从而达到在欣赏中学习英语的目的。第三,优美动人的曲调使得学生们的记忆尤为深刻。这项教学活动的最大长处就在于它不需要太多的说教和灌输,只要音乐一响,学生就可以动起来!你欣赏也罢,跟着唱也行,学习的过程就自然启动了,你的教学目标的输入也随之开始,再加上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反复练习,就不难达到教学目的了。整个听歌的过程是一种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它对学生们扩大知识面,吸收国外的优秀文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结束语
      
      总体来讲,特别是对中小学的教学来讲,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模式,体现教学过程的特点较为全面和充分,其合理性、有效性更大些,可成为基本的模式。在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条件下,它也并未过时,应当确立以这种模式为主,辅以其它模式。不同的课程、教材必须用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教育阶段也应该用不同的形式,教学的不同情境,教师和学生不同的特点,都可能导致教学形式的变化。
      对学生而言,不同的学习个体有不同的学习风格。英语教学方法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但不排斥灵活性。采用多样化的、综合性的教学方法是明智的、必要的。没有一种可以以不变应万变的万能教法。从多个方面输入信息、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不仅可以提升教学效果,而且也可以兼顾不同风格的学生,即通过不同的方式感知所学内容。而且,针对不同的年级,不同年龄的学生,不同的课型采取适当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了对不同教学方法的探讨,并且体现了对不同课型特色的关注,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在设计每一个教学步骤时,不妨考虑多用几种不同的形式,给每一个学习风格不同的学生留有充分发挥的余地。教师应该像乐队指挥,要兼顾各种乐器,而不是命令队伍齐步走的军官。当然了,外语教学的教与学的风格都是可塑的,教师可以在自己原有风格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使之更有针对性,适应性更强。
      
      参考文献:
      [1]华惠芳.试论英语学习动机与策略的研究.外语界,1998,3.
      [2]王红.听歌法在英语听说课上的有效应用.国外外语教学,2000,4.
      [3]黄爱凤,郑志恋,胡美馨.RICH教学模式.国外外语教学,2000,2.

    推荐访问:课堂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