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颈动脉斑块各项检测临床意义分析 怎样治疗颈动脉斑块

    时间:2019-04-22 03:22:4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本文旨在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颈部血管形态、血管壁内中膜厚度、有无斑块、管腔狭窄或闭塞、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主要观察,早期发现颈动脉斑块并预测斑块的性质,为早期诊断、指导临床治疗、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内中膜厚度; 颈动脉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全身动脉硬化的一个表现,其与冠状动脉、脑动脉等血管粥样硬化之间有着相似的病理生理基础,而颈动脉系统是颅脑供血的主要来源,颈动脉粥样硬化又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因此颈动脉斑块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1-2]。颈动脉血管内膜的增厚、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动脉狭窄程度均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3]。糖尿病作为全身性疾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间亦存在着紧密联系。
      1 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
      1.1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认为,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能反映血管壁增厚情况,Pignoli等[4]首先报道了超声测量颈动脉IMT的方法,证实超声能准确测定颈动脉IMT,并认为颈动脉IMT的早期改变会导致以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有人将超声方法与病理组织学方法进行比较,发现超声能准确测量动脉IMT,且动脉粥样硬化时IMT的改变早于斑块的发生[5]。研究表明,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如年龄、脂质代谢紊乱、吸烟、高血压等)与颈动脉IMT增厚相关[6],通过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特征,血流速度及血流量等,及时了解和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对指导临床治疗、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7]。
      1.2 颈动脉粥样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国外文献报道,近68%缺血性脑血管病伴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8],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和脑梗死研究所认为,23%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于颈动脉病变所致。在发生缺血性脑梗塞的病因中,60%为颈动脉狭窄所致的血液动力学障碍[9-11]。在西方国家,因颈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缺血性卒中占19%~35%[12],而我国尚缺乏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国内研究发现,粥样斑块的性质与脑梗死密切相关。软斑及混合型溃疡斑块容易破裂、出血,形成血栓,随血液流动到达颅内,发生脑梗死的几率较高,而硬斑块因表面钙化,不易破裂脱落,故脑梗死发生率较低[13]。国外研究认为,严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患者,即使在药物的干预下,复发率仍为15%~20%。国内研究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狭窄程度以及溃疡斑与脑梗死复发成正相关[14]。因此,对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复发,超声作为药物治疗的监测及随访检测不失为一种可靠而简便的手段。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不稳定斑块(也称易损斑块),多为偏心性,其表面溃疡形成、破裂及继发血栓形成,是引起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心脏缺血性猝死在内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和脑栓塞、短暂脑缺血发作的主要病理基础[15]。但至今为止,人们对斑块破裂的认识还为回顾性认识,也就是说在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以后才认识到斑块破裂。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技术在患者发生临床事件前能识别出不稳定斑块,进行有效防治,这对降低急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致残率、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2 颈动脉斑块各种辅助检查技术优缺点比较
      2.1 动脉造影 颈动脉疾病的辅助检查技术较多,既往认为动脉造影是诊断这类疾病的金标准。但由于其只能提供管腔的二维图像,而不能显示管壁、斑块的特殊性改变,对不稳定斑块的识别既无敏感性又缺乏特异性。
      2.2 多层螺旋CT 能充分显示血管腔及周围解剖的关系,不失为一种诊断硬化性血管病的有效方法,但在斑块性质和组成成分的检测上尚缺乏特异性。
      2.3 电子束CT 对冠状动脉发育异常、狭窄、搭桥、介入术后的血管情况均能做出比较准确的诊断。但在分辨稳定斑块与不稳定斑块上,目前尚无明显优势。
      2.4 核磁共振(MRI) 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对斑块的大小、体积及斑块组成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信息,并且具有无创伤、无辐射性、可重复检查等优点[16]。
      2.5 血管显微镜 可以分辨血管内黄色斑块的密度,对血栓检测敏感性很高。但血管显微镜不能检测动脉壁各层情况,加上其有创性,限制了目前其在不稳定斑块评估中的应用。
      2.6 彩色多普勒超声 以上检查技术或费用昂贵,或具有一定创伤性而不易被患者接受,限制了在人群中的普查应用。由于颈部动脉位于体表表浅的部位,易暴露,超声检查干扰小,易于观察、易获得高质量的图像,是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理想的超声成像窗口。
      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可以明确检测颈动脉血管内的情况,清晰显示颈部动脉的三层结构,即内膜、中层及外膜,确定有无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根据斑块回声强度和组织病理学改变可分为较均匀的低回声脂质型软斑块、等回声的纤维型斑块、强回声或伴有声影的钙化型硬斑块、回声强弱不均的溃疡型混合斑块。软斑发展快,易于脱落出血,患者有症状,脑卒中的危险性较大,硬斑较稳定,危险性小,常常无症状。近年的研究表明,IMT增厚的改变早于斑块的发生,并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程度[17],从而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为观察药物治疗前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微小变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目前超声检查是公认的诊断、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有效手段,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其经济、简便、直观、无创、无X线辐射、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特点而极具普及价值,更易为患者接受,且和高清晰MRI或MRA及金标准DSA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据国内报道,无创性超声技术对动脉检测的准确性与脑血管造影的符合率高达90%[18]。超声诊断的价值在于其能通过无创性的检测方法,及时发现及精确测量颈动脉斑块的分布、大小、范围、性质、位置、成分、易损程度[19]及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并且可结合彩色多普勒对于狭窄程度50%者进行评价。尤其能够通过观察斑块的声像学特征了解哪些斑块是危险斑块。对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为预报和监测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血管改变提供了一个途径。   3 展望
      随着超声设备的改善和图像质量的提高,作为筛选血管病变的首选手段,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将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所认可、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芳,杨流宜,李建蓉.国人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19(1):30-32.
      [2] 徐宝华.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5,26(5):498.
      [3] 伍丽红.应用颈动脉超声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6,3(1):22-23.
      [4] Pignoli P,Tremoli E,Poli A,et al.Intimal plus medial thickness of the arterial wall: A direct measurement with ultrasound imaging[J].Circulation,1986,74(1):399-406.
      [5] Wong M,Edelstein J,Wollman J,et al.Ultrasonic pathological comparison of human arterial wall: Verification of intima-media thickness[J].Arterioscler Thromb,1993,13(1):482-486.
      [6] Skoglund C,Tang R,Bond M G,et al.LDL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is associated with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in healthy 50-year-old men[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1999,19(2):422-430.
      [7] 曹铁生,段云友.多普勒超声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23-345.
      [8] Palak J,Shemansk L,Leary D H,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incident stroke and severity of internal carotid stenosis[J].Circlation,1994,90(partII):1399-1404.
      [9] 王萍,吴静,赵逸,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颈动脉硬化与脑梗塞的关系[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2000,16(6):447.
      [10] 宁彬.颈动脉狭窄超声检查的应用及进展[J].中国卒中杂志,2007,2(2):74-75.
      [11] 闵晓黎.颈动脉狭窄的诊断进展[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6,27(5):213-217.
      [12] Mead G E,Murray H,Farrell A,et al.Pilot study of carotid surgery for acute stroke[J].Br J Surg,1997,8(4):990-992.
      [13] 周立峰,吴月英,赵素玲,等.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塞的关系[J].中国医学影像杂志,2003,11(4):292-293.
      [14] 易兴阳,潘光强,余昌明,等.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探讨[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35(2):68.
      [15] Ridker P M.On evolutionary biology,inflammation,infection,and the causes of atheroselerosis[J].Circulation,2002,10(5):2-7.
      [16] Viereck J,Ruberg,F L,Qiao Y,et al.MRI of atherothrombosis associated with plaque rupture[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5,25(1):240-245.
      [17] Yamasaki Y,Kodmna M,Nishizawa,et al.Carotid intima-mediathinckness in Japanese type 2 diabetic subjects:prediction of progression and relationship with incident coronary heart disease[J].Diabetes Care,2003,23(9):1310.
      [18] 宋亚宏,张小琳.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J].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1997,5(6):154.
      [19] 赵新昆,江风荣,刘永杰,等.彩超对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19(5):337-340.
      (收稿日期:2012-03-14) (本文编辑:李静)

    推荐访问:各项 检测 临床意义 颈动脉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