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中小学体育教师角色转变分析_中小学教师的研究者角色主要是指

    时间:2019-02-10 03:18:0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这一决定为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力求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新的体系,以适应世界体育课程发展的要求。教师作为体育教学改革的主体应有明确的角色定位,这样才能真正把改革的实效凸显出来。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行为
      1.教师角色转变。
      由重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向重学生的发展转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学习知识、技能和技术,又可以得到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情操的陶冶,还可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2.教学过程转变。
      (1)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传统教学中的讲解、示范、练习是体育教学的基本教法。但是,要防止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学生适应教师的教,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这是以教定学。我们要让学生主动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重结果就是只重视知识和技能与技术掌握的程度,运动成绩达到的标准,考试成绩结果如何,而忽视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造成感知与概括之间的思维断层。重过程就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能力。
      (3)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组成的信息传递动态过程,要由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的单向交流方式,教师讲、学生听向以探究-研究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师生共同讨论,研究的方式转变。该方式把学生个体的自我反馈、学生群体间的信息交流,与师生间的信息反馈、交流及时普遍地联系起来,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立体信息交流网络。它确保了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的展开与整合过程,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
      (4)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传统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听。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生学习存在两个心理过程:一个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的过程;另一个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的过程。前者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缺一项都不能成为真正合理的学习过程。只有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同时,学生尊重教师的劳动,师生在教学中情感交融、气氛和谐,才能产生共鸣,才能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课程标准强调要十分关注和满足学生的需要,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所以,要把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地参与学习,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式地学习。体育教师在贯彻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发生变化:学生自选内容、自选方法、自定目标,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即终身体育锻炼的培养;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使学生得到满足;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兴趣浓厚,参与意识强烈。贯彻主体性教学原则:在实施教学过程时,教学内容、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建议等均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性地学习。
      三、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学习评价标准转变
      评价是对某一对象的价值或优点所作的系统探察。评价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明显突破,也是在教材实验中教师们遇到的最敏感、最棘手、工作量最大、最难操作的热点问题。
      评价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1.淡化甄别和选拔功能与学生差异的关系。
      在课程标准的学生成绩评价中,建议小学1―2年级采用评语制,小学3年级以上采用等级制。评价的等级,在案例水平二和水平三中列出好、一般、需努力三个等级,在案例水平四和水平五中,列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这就意味着要给学生一个结论,学生学习一段结束后,总不能没有一个结论,但不是定论。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差异和发展多样性的要求,重视学生特长和潜能的发展,其目的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对于体能或技能比较差的学生,应允许第二次、第三次补试,以便取得较好成绩。
      2.统一性和灵活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在具体操作时有两个问题需要研究:怎样操作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标准?建议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学生能够达到的具体标准;或者与学生共同商议,让学生自己提出教师认为合理的标准。怎样确定多数学生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建议根据过去多数学生能够达到的标准提出基本要求;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提出本项目的基本要求。
      3.知识和技能与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关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于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里说出了三层意思:第一,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其弊端在“过于注重”,而不是不要知识;第二,强调“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知识和技能是教学目标之一,否则也不必获得;第三,上述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可见,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目标的达成,贯穿于“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之中。上述目标没有主次之分,不能一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不要传授知识和技能了,所应该纠偏的是“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如果没有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就谈不上过程与方法。另外,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要正确认识,扬弃繁、难、偏、旧的内容,不是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不要,对于那些具有时代性,与生活、科技、社会联系紧密的知识与技能仍应该作为教学内容。
      4.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关系。
      不要一提反对应试教育,就全盘否定考试;不要一提过程性评价,就不进行期末测试。正确的态度应该是针对各种不同的评价目标和内容,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只靠单一的评价方法,无法客观反映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
      5.抗挫折心理的培养与发展、激励的关系。
      过重的运动负荷固然不好,但是必要的运动负荷是增强体质所必需的。体育活动中的许多内容如投篮没有命中、射门没有射中、没有跳过理想的高度或远度等,都是与挫折和失败的较量,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从失败困境中走出。
      四、教师要做好观念创新
      1.正确处理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如何正确地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是课程改革至关重要的问题。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不是对传统教育的全盘否定,而是在体统教育基础上的不断完善;不是另起炉灶,而是继承与发展。实施素质教育不是不要知识,而是更加重视知识的传授。只有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课堂教学改革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2.要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创新。
      面向未来培养人才的教育目标和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责任。
      3.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
      课程内容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更新方面,这是知识 经济时代的需要。知识虽然不会消耗,但会陈旧;虽然不会丧失,但会落后。只有创新知识和创新能力,并将其付诸实践,才有可能保证培养的学生具有强劲的竞争活力,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4.要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
      以往,单一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课堂教学应积极采用探究式、研究式、自主、合作式、体验式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能够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5.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势必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因此,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改革中就会随之改变,并得到不断创新。
      当然,对课堂教学的改革涉及方方面面,要把宏观的理念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并变成可操作性的内容逐渐减少理念和行为的差距。努力的方向是真正顾及每个学生的发展,把学生的今天和未来的发展联系起来,建立起一个始终能够保持继承和发展动态平衡的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改革新机制。
      五、教师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的关键,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有效行为,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形式的确定,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效果的检查都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
      1.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首先,要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作指导,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教育原则、正确的教学方法为前提;其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身心发展需要。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应注意:一是以教师为主导;二是以学生为主体;三是以身心发展为基础;四是以健身为主线;五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2.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教法和学法是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有什么样的教法就会有某种相应的学法,换言之,为了建立某种学法,就必须选择与其相应的教法。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单纯的运动技术传习为主线,以教材为内容,主要突出的是教师的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得以充分体现。因此,大多采用教师讲解为主,辅之以练习、复习的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一是坚持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二是坚持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三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教学手段为核心;四是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筛选,合理组合,正确运用。
      3.深入进行教学研究,探究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研工作模式。
      关注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强化三级教研网络,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工作机制。要从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方面着手,研究改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基本规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及时将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
      4.拓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渠道。
      将体育课、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三方面整合;加强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与家庭体育的有机结合,形成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体育与健康教育网络。

    推荐访问:中小学 角色 体育教师 分析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