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体育教学模式具体化走向的反思]杜郎口教学模式失败了

    时间:2019-02-03 03:35:1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体育教学模式指导实践的力度决定了模式存在的价值,然而对其定位的具体化程度应有一定“度”的限制,以确保体育教学模式理论简约性的特性。本文以解读体育教学模式过分具体化倾向为基准,诠释了模式具体化“度”的考量,并就体育教学模式选用策略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与考究,以确保体育教学模式应用的优效性。
      关键词: 体育教学模式 具体化走向 反思
      
      体育教学模式是沟通体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与桥梁,这种角色决定了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性。20世纪80年代至今,体育教学界推出了众多的教学模式,出现了多元生存的态势,使体育教师处于做出模式取舍的困难境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体育教学模式研究者采用两种路向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整合与深化研究:一是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分类整合,即根据某一标准把具有共同特点的教学模式归属到一起,再按照各自的特点,把它们区别开来,以便于更好地分析、比较、掌握和运用;二是体育教学模式向具体化方向发展,以便于教育工作者模仿和应用。
      1.教学模式定位的厘析
      1.1体育教学模式与体育教学方法的关系。
      从概念上看,两者是有明显区别的。体育教学方法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途径”。而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是指“具有特定的体育教学思想,用于完成体育教学单元目标而设计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因此不能以体育教学方法的名义来命名体育教学模式。
      从体育教学模式和体育教学方法的实践选用性上分析,体育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各项目单元教学即初步学习运动技术阶段、改进与提高运动技术阶段、运动技能巩固与提高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而体育教学模式虽然也是以单元教学来设计的,但在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时,则不是按单元不同阶段来选择的。因而在体育教学模式中配备体育教学方法体系时,应根据“组成模式的各环节”不同特点与要求来操作。
      从体育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稳定性分析,体育教学模式一旦形成,则具有稳定性和不可变形,只有在单元目标完成后,该单元教学的特定教学模式才宣告结束。但体育教学方法却不具备这种特性,它是抽象的实体,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具体方法,可供体育教学不同实践状态选用。
      1.2体育教学模式与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关系。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简称教学形式,它是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的制度和程序而实现的协调的教学活动的结构形式,它具有社会制约性。而体育教学模式则是对应某种体育教学思想的,对单元和课的结构进行整体改造的方略,它具有一系列的操作程序与契合模式目标的侧重性,是按运动项目单元教学来设计的,要实现体育课教学的目标,继而实现单元教学目标,每节体育课的课堂常规、分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从这一角度而言,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是完成体育教学模式操作程序不可缺少的因素,但它绝不是体育教学模式,绝不能以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名义来越俎体育教学模式。
      1.3体育教学模式与体育课结构的关系。
      体育课的结构是按学生的生理、心理变化规律来确定的,从而组成了体育课的各个环节。体育教学模式是按单元教学设计的,因此它要求各节体育课合理地衔接,构成一个完整的单元教学体系,完成某项目运动技能的教学“初步学习运动技术、改进与提高运动技术到巩固与自动化运动技能”的教学目标。所以从以上角度分析,由单元教学学时决定了体育课的次数,各课次合理的安排又构成了体育教学模式。因此体育课的结构和体育教学模式是不能等同起来的。
      1.4体育教学模式与体育教学风格的关系。
      体育教学风格也不等于体育教学模式。运用同一种体育教学模式也可以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同一教学风格的教师也可以进行各种教学模式的教学,因此,把某个教师的教学风格总结为教学模式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1.5体育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的关系。
      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在我国,对于教学设计的一般理解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何时的教学起点和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体育教学模式是教学设计的成品与方案,而教学设计是对教学过程的整体安排和设想,是对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的回答。教学设计可以不经过实践的提前验证,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或在没教学过程中对之加以修改于完善,而教学模式则是经过实践反复验证、相对可靠和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它是教师可以效仿的“标准样式”,因此教学设计也不同于教学模式。
      2.反思体育教学模式具体化走向
      2.1特征决定了模式的研究不可能过分贴近实践现实。
      《汉语大词典》把模式解释为“事物的标准样式”。苏联学者瓦托夫斯基在《模型》一书中这样写道:“我不把模型狭隘地理解为仅仅是对现有事物模仿或某个未来事物的雏形,我把模型的涵义加以扩展,认为它不仅仅是一个实体,更为重要的是一种行动方式,它不仅提出未来的某个科学目的,而且说明达到此目的的手段。”在这种意义上的模型已不仅仅被看成是对“原型”的物质或观念的再现和反映,而是根据实践需要和一定的科学原理设计和创造出来的新观念、新事物、新行为。这两个定义共同揭示了模式的两个重要特性即理论的简约性和对现实过程的再现性的对接。这个“度”的存在,决定了教学模式的研究不可能过分具体化,否则教学模式研究就变成了具体教学实践的研究。
      2.2细化体育教学模式的适用范围既无可能又没必要。
      任何教学模式都有它的最佳适用范围,毛振明认为:“由于某一模式都有特定的功能和特性,所以它定有最佳适用范围,如适应什么学生水平(对象)、什么教材(内容)、什么条件等,只有明确这一点才能使教学模式更有针对性、更有生命力。”但教学模式与学生水平、教材内容、教学条件的适用关系并非一一对应,甚至可以说两者之间根本没有直接的联系。
      2.3具体教法体系的完整性衍生于体育实践的具体操作,非等同于体育教学模式。
      乔伊斯和威尔把教学模式定义为一种教学范型或计划,事实上并没有揭示教学模式的实质性内涵。教学模式并不是一种计划,计划只是其外在表现。任何教学模式都蕴涵着某种教学思想或理论。只抓住教学模式的外在表现形式,而放弃了它的精神实质,用“范型”或“计划”来定义教学模式显然是对教学模式的一种简单化。
      体育教学模式中的操作要求和基本程序与体育教学方法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体育教学模式的操作要求和基本程序是以精练的语言、象征性的符号来概括和表述的,它不是个别的、零散的、适应面极其有限的经验系统和具体方法,是远远高于经验层次之物。它远远地超越了“术”或“技巧的层次。而体育教学方法则隶属于体育教学实践领域。
      3.结语
      教学理论的“应然”问题的答案在于由抽象上升到具体,对教学实践进行科学的指导。教学理论的本质是科学的指导教学实践。一些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不佳,这不能把责任完全归咎于体育教学模式的不具体,甚至苛求体育教学模式“小而全”系统的建构也是缺乏理论支持的,因为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组合是繁复芜杂的,并无完全确切的章法可循,教师素质、学生水平、教学环境、教学条件等条件的制约,也是影响教学模式选择与应用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张志勇.体育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毛振明.体育的功能、价值和体育学科的目标[J].体育学刊,2001.6.

    推荐访问:具体化 教学模式 反思 走向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