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教育技术学专业电子系列课程改革与开发的实践研究_十大考研没出路的专业

    时间:2019-01-18 03:20:4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电子系列课程的开设一直是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教师和学生关注的问题,我们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实践研究,提出了该系列课程开设的方案,进行了《教育技术电子学基础》课程的开发,基本上满足了课程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专业;电子系列课程;教育技术电子学基础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3-0113-02
      收稿日期:[HTSS]2006-12-02
      作者简介:杨成(1966-),男,江苏睢宁人,副教授,学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和远程教育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几乎都有电子系列课程,《电路基础》、《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是必开课程,但该类课程的开设一直是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我们进行了多次教学计划的修订工作。每次修订教学计划,总是将电子系列课程作为重点讨论对象,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我们对该类课程的目标、内容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和开发。
      
      二、开与不开的理由剖析
      
      (一)不开设电子系列课程的理由
      1.从电化教育到教育技术
      很多人认为,之所以教育技术专业课程中有电子系列课程,是因为我国教育技术早期称电化教育,主要充当教学辅助工作的角色,甚至只是为了教学或其他部门提供设备和维护设备的。而且早期的从事电化教育的教师大部分是从物理、电子或者计算机教员转行的,因此,教学计划中有电子系列课程。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电化教育已经被教育技术所取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也在不断地变化,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特别是计算机操作和使用能力,尤其是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进行设计、开发、管理、利用和评价的能力,已经成为教育技术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因此,很多人认为电子类课程不需要开设了。
      2.以学生为中心
      原来,电化教育专业基本招收理科学生,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制度的变革,中学基本不分文科、理科,很多学生在中学没有选修物理的经历,没有物理知识基础。加之该专业招收的学生是文理皆有,很多文科的学生学习起来感觉难,不愿意学。因此,很多人认为,既然我们现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不愿意学,就不开。
      3.教师和课程本身的问题
      学过电子类课程的人都知道,特别是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其课程难度甚至超过高等数学,所以因为学起来难就不主张开设这类课程。
      另外,该课程对任课教师的要求也很高:教师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讲好该门课程。而我们的教师,很多都没有实践经验:从学校到学校,学的是理论到理论,具体的电路是什么样的,他们都没见过,怎么去讲这门课呢?老师讲不清,学生听不懂,由此加重了该课程不需要开设的砝码。
      
      (二)开设电子系列课程的理由
      1.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目标
      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上可以归纳如下: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继续学习能力,掌握本专业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胜任各级各类学校和相关教育机构的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设计、应用、管理与评价的工作,并能担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的专门人才。
      从培养目标看,要求学生具有创新意识,能合理选择、正确使用、科学管理现代教育媒体;能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开发;能熟练使用电视教材制作设备,并能胜任电视教材的摄、录、编等工作。只会使用设备,不懂设备原理、不懂开发,是达不到培养目标要求的。因此,开设该类课程是不容置疑的。
      2.加强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能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生产出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有对知识、技术的应用、创造和具体的方式与方法运用等实际本领。实践能力不仅是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重要条件。因为人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不能仅仅依靠书本知识获得,更需要通过实践学习获得。
      动手实践能力是指研究者运用一定的方法手段,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变革教育的能力。它主要包括动手操作能力、实践活动组织策划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往能力、创设教学情境能力、提升动手实践能力等。
      可能有人会说,某某根本没有学过电路,但其维修设备的技术不也照样很好吗?试想想,根本不知道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的人,能维修设备,那不就是欺人之谈吗?再者,我们的目标是培养能设计、开发教育资源的人,不知道放大器的人,能进行闭路系统的开发吗?不知道调制解调的人,能进行网络系统的开发吗?等等,何况,教育技术专业的技术内容,都是建立在电路基本理论和实践基础上的。
      3.课程开设实践要求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很多教师认为:如果不开电子系列课程、计算机类课程,偏技术类的课程就没办法讲,即使只讲使用,也得告诉学生系统为什么这样组成吧。因此,不开该类课程是没办法讲技术类课程的。
      4.电子类课程的潜在作用
      很多人说,在工作中用不到该类课程的内容,所以说该类课程没有用处。其实不然,有谁在工作中直接用到《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呢,为什么还要学习呢?这类课程的作用是潜在的,他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虽然工作中没有直接用到该内容,但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在使用电教设备时,出现一些简单的问题,能够及时处理,不耽误教学,能说不是该类课程的作用吗?
      
      (三)我们的观点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对部分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研,认为电子系列课程开设是必须和必要的,但如何开设,是问题的关键。
      
      三、电子系列课程的改革与开发
      
      (一)实践过程与开发思路
      1.实践过程
      从1996年开办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至今,我们进行了多次教学计划的修订。对电子系列课程进行思考和改革的第一次是在2000年。在教学计划修订时,我们尝试着将该系列课程的课时压缩,但课程门数没有减少。经过2001和2002两届学生的实践,发现效果并不理想。 2003年,我们在修订教学计划时,又进行了第二次改革,在原来压缩课时的基础上,加强基础课《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教学和实践,将后面相关课程进行整合,减少课程门数,在教学大纲中尽量减少具体电路的分析。同时,增加对框图、原理的了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006年,我们在进行新一轮教学计划修订的时候,又对该系列课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征求了毕业生、在校生、相关任课教师的意见,最后决定,将此类课程从内容到教材编写进行了更大的改革。
      2.开发的思路
      我们兼顾各种理由,在前几次教学计划修订和执行的基础上,决定继续开设电子类课程,但将《电路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合并为《教育技术电子学基础》,将《电视系统》放到《影视编导与制作》课程中进行讲解;将《电声系统》融合到《音频技术与艺术》中;将《卫星闭路电视系统》融合到《媒体系统》等其他课程中进行讲解。
      
      (二)《教育技术电子学基础》课程的开发
      1.教学目标
      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电路元件的功能、类型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掌握由基本元件组成的基本电路,进而掌握这些电路的外特性;再者让学生学会读方框图,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电路理论基础。
      2.课时安排
      本课程在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第2学期开设,72学时,其中理论54学时,实验18学时(7个实验)。
      3.教学对象
      该课程的教学对象主要是教育技术学本科生;也可以是其他专业的本、专科学生;也可以是自学电子系列课程的各类人员。
      4.课程理论内容
      本课程理论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电路;第二部分是模拟电路;第三部分是数字电路。在内容安排上,我们注重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简单明了:每一章都给出了学习目标、教学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同时给出了典型习题供学生复习和练习。
      5.课程实验内容
      该课程中的实验也是以基本元件、基本电路为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能力。在此基础上,加强设计开发能力的培养,安排了很多基础性实验。实验(1)“电路基本仪器的使用”;实验(2)“基尔霍夫定律及串并联电路”;实验(3)“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实验(4)“运算放大器”;实验(5)“直流稳压电源”;实验(6)“门电路与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实验(7)“触发器及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
      6.教材开发
      基于以上情况,为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自己开发并编写了理论和实验讲义。其特点是:注重学生的电路基础知识培养,从基本元件出发,逐步引入到电路的框图和外特性中。
      教育技术学科虽然在我国是一个新兴学科,但电化教育本科专业在我国的开办,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随着时代的变革,电子系列课程着实需要进行改革和开发。我们只是进行了抛砖引玉的工作,要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对该类课程进行更大的改革和开发,还需要教育技术及相关领域的同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吕国泰.电子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杨成.教育技术学电子系列课程设置的思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4(2).
      [3]徐美娟.电工与电子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张家恩〕

    推荐访问:课程改革 教育技术 实践 系列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