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人文关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

    时间:2019-01-16 03:23:1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人文关怀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基本维度。加强人文关怀,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现实要求,是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内在属性的需要,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的具体体现。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就必须进行双向互动的课堂教学,建立体现人文关怀的学生管理制度,营造人文关怀的管理育人环境,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大学生管理
      
      一、人文关怀的意义
      
      人文关怀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现实要求。大学生是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在年龄上处于青年期,在生活经历上涉世未深,其心理发展有明显的不稳定性,面临人生、理想、专业学习和求职就业等重大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取得大学生的认同和接受,就必须融入人文关怀,及时满足学生需要,并善于引导学生需要。只有这样,大学生们才会觉得得到了尊重,得到了关怀,才能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思想交流,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
      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工作自身内在属性的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以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思维的、发展变化中的人为对象,以不断变化、相互碰撞和融合的思想观念为内容的纷繁复杂的社会活动。它不仅涉及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意识,而且涉及人的生理、情感、兴趣、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因此,必须以对人的尊重和与人的沟通为基础,才能得以开展。
      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核心在于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不应仅仅停留在纸面上,更要注重对人本身的关心。广大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和谐校园建设的主要力量。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尊重他们的个性,激发他们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和基本保证。
      
      二、现状扫描
      
      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看,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造就学生灵魂的教育。我们欣喜地看到,广大教育工作者了解了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对学生倾注了较高的热情,给予他们以关爱和帮助,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生活得到了更进一步的重视,为学生提供比较全面的、周到的服务;学生的心理得到了更好的关怀,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矫治;学生的学业得到了更好的保障,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倾注了许多心血;学生的爱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彰显,校园文体活动和社团活动丰富多彩。
      以上几点人文关怀的成绩是人文关怀的集中体现。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太人性化、不尊重学生,缺乏沟通、交流等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人文关怀的严重缺失。具体表现在:
      
      (一)政治思想教育忽视人文关怀
      当前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片面强调教师的权威。教育者很少顾及青年学生的思想现状和心理特点,一味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灌输为主,引导为辅,向学生灌输的几乎都是“正面”的东西,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讲不清时就尽量回避,不能真心实意地去解决学生思想上的一些困惑和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其他课程的教师往往只讲授该课程的知识内容,对学生的学业、人生等问题很少过问,“教”与“育”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二)学生日常管理重管束,轻发展
      在我国。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人们普遍性的教育观念还停留在“教,上所施,下所效也”的基础上。传统的学生管理以满足学校的现实需要即学校的稳定和发展为重点,而不是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重点来开展工作的,总认为教育者是上级,起决定性的主要作用,学生只起辅导作用,只要服从教育者的管理就够了。因此常用行政命令和压服的办法让学生遵规守纪,而不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去关心人的发展,激发人的需要,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三)学生服务工作没落实到位
      尤其是新生进入大学会遇到许多问题:对就业和人生前途的迷茫;对学校食堂伙食、图书馆、机房等的牢骚;贫困学生的经济问题等。有的学校对学生提出的有些正当的合理的需要和实际问题推诿或不闻不问,缺乏必要的关爱和帮助,管理者没有真正以学生为本。对学生态度冷漠,只把学生当作管理的对象,没有把学生当作服务对象,许多实际问题迟迟没得到解决。
      
      (四)违纪处分学生的规定有失法准
      当前高校都主张依法治校,有关学生管理方面的规定林林总总、各具特色,但总的特征是抽象、笼统、粗糙,甚至处分规定本身就不合法,程序上没能做到透明、公开,没能给当事学生充分的申辩机会。高校对违纪学生不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教育,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而是一棒子打死,这种做法有悖于教育的初衷。近年来,学生诉高校的维权案件屡见不鲜,且多以学生胜诉结案。
      
      三、原因分析
      
      (一)以教师为中心
      以往的教育理念最主要的问题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师的“主导”变成了教师的“专制”。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强调统一性,缺乏多样性,不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模式上,“三中心论”(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一直延续至今,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是单向授受,师生之间缺乏平等对话、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在管理模式上,重教育轻指导、重管理轻服务,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以为学校的任务就是琢玉成器,定学生规矩,忽视学生的参与性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
      
      (二)以僵化的制度为法宝
      高校为了便于管理,都制定了一套严格的、详细的学生管理制度,但存在死板、硬性的不科学条文,人性化、科学化、法制化体现得不充分。制度建设缺乏程序性、民主性,内容上缺少平等尊重学生的条文,强调学生对这些制度的无条件服从,充斥着“不准”“禁止”等命令性的词语,漠视学生应有的权利。虽然2005年3月教育部出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从制度上有力保证了以人为本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没严格执行。
      
      (三)以性恶论为出发点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理论水平、行为表现。来判定教育效果。当教育效果不明显的时候,通常判定学生在思想上不重视,或是学习态度不端正等因素的影响,从而进一步通过相关理论的灌输或讲解期望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即“性恶论”的思想。这实际上是一种忽略了人的主观感受,人生活的外部环境等相关因素对人行为和思想所造成的影响,而仅仅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作为唯一有关的影响因素的教育方式。例如,对于学生逃课,一般教师都会认为是因为学生学习态度不好,或者没有学习的兴趣造成的,因此会 在这两方面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身上的错误。回归课堂。
      
      (四)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淡薄
      在追求优质服务的今天,人们更希望得到“恰到好处的细微服务”,即“最佳服务”“个性化服务”。然而由于受师道尊严等封建思想的影响,高校自觉不自觉地把学校领导、老师放在首要位置,将他们的意志强加在学生的身上,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淡薄。其实学生也是消费者。没有学生就没有老师,如同没有顾客就没有商家一样。因此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任何时候都要以学生和家长满意不满意作为教师行为得失的衡量标准。
      
      四、对策
      
      (一)课堂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引导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主渠道。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这一载体培养人才。发挥其育人的功效。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以来不太重视,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发挥积极性,把“教师言传口授”与“学生能动思考”有机结合起来。摆脱传统的灌输式、单向式授课方式,采用启发式、引导式、互动式教学方式,注重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思维习惯,使课堂艺术化、活泼化,增强其感染力,让学生喜欢上思想政治理论课,让学生上课有一种快乐感和幸福感。具体来说,就是做到“四个结合”:“一、结合实践活动实施快乐教学;二、结合时势实施快乐教学;三、结合现实生活实际实施快乐教学;四、结合人生实际实施快乐教学。”
      
      (二)建立体现人文关怀的学生管理制度
      体现人文关怀的学生管理制度是建立在依法治校的基础上,立足点主要不是控制、约束,而应该是对人性的唤醒和对人性的尊重,生硬的说教和灌输绝不适合当今充满创新思维的大学生。
      在内容上,制度建立应尊重学生自由,为学生的天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制度实施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热情,让外在的制度内化为大学生内在的需求;制度建设应有利于学生的合法权益,学生有权参与和监督涉及学生重大利益的校内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学校应广泛地征求广大学生的意见,通过举行听证会、召开座谈会的形式让学生参与进来,倾听和吸纳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在程序上,制度实施要依程序合法合理地行使,当作出影响学生权益的处理或处分决定时,应当事先告知当事学生,向当事学生说明理由和依据,听取当事学生的陈述、申辩,或举行听证会,让学生参与到处理程序中来。同时,要完善学生的权利救济制度,切实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三)营造人文关怀的管理育人环境
      学校方面,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和学生管理观念。列宁曾经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教职员工要以诚挚、关怀和热爱的感情去感染大学生,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学会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体贴人、温暖人,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以及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在吃的方面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吃得饱、吃得起、吃得好、吃得满意;在住的问题上,在学校现有条件下,尽可能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针对在校大学生的恋爱、结婚与生育这一无法回避的问题,应该在合法的前提下切实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区别不同层次、不同年龄阶段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办法,为学生提供一种既是有序的又极具人性化的情感生活空间。
      人文关怀,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一个更加完整的角度来看待学生,来分析学生出现相关问题时所处的真实完整的状态。同样对待学生逃课的问题,如果将学生逃课这一现象和学生所学的课程,或者学生近期的个人状态结合起来,可能会发现,有的学生是因为任课教师讲课水平较低,有的学生可能是因为家庭出现意外,那么针对这些不同的原因,老师需要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此外,校园文化应体现人文关怀,先进设施、优美环境和先进的人文内容、科学的人文管理的综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
      家庭和社会方面,父母亲要提高知识水平,增强文明素养,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优良的家庭环境。宣传、文艺、出版等方面要坚持弘扬主旋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四)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马克思曾指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这告诉我们,人的一切行为包括大学生的思想接受活动的发生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人自身的需要如果被忽视,在生理、心理上没有得到必需的关怀,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可能得到完全的发挥或激发。
      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作用,就必须同解决学生思想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相结合,要深入实际去解决困扰学生的问题,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才能收到良好的成效。要积极争取社会资助,进一步完善“奖、贷、勤、助、补、免”为一体的多元化资助体系,切实关爱贫困学生;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处理好心理方面的困惑,养成和谐开放的心理品格;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情趣;积极做好学生毕业服务工作,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等。
      当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人文关怀并不是简单的放松管理,也不是无原则的迁就照顾,而必须与法制化管理相结合。即只有通过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的形式,实现人文与法治的建构与对接,转换为一种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法律保障,才能真正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真正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依法治校是人文关怀的保障,人文关怀是依法治校的最终目的和重要手段。没有依法治校,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关怀;没有人文关怀,依法治校也只能停留在规章制度上,难以真正落实。
      针对当前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状况,我们要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管理工作,既要根据学校的校情真心实意地为学生排忧解难、极尽人文关怀;又要防止放任、纵容学生的不良行为或不切实际地空许诺。当法制化管理与人文关怀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以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成才和有利于学校的稳定与发展来处理矛盾,使“刚性”,的管理与“柔性”的关怀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推荐访问: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学生 关怀 人文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