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教师职业素养_教师职业素养在科学发展观下的再讨论

    时间:2019-01-13 03:34:2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当今,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已朝着构建具有厚实的基础理论,宽展的技能口径,务实的职业能力,科学的思维方法的人才目标发展,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对教师素养进行重新审视,可以清楚地发现,传统的教书育人已被注入了许多新的含意,很有必要用科学发展观对职业教育素养进行再讨论。
      
      一、科学发展观提升了教书育人的层面
      
      学知识和学技能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但仅仅做到这些是不够的。教师通过对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不断提升育人层面。用科学发展观对学生的素质层面进行分析,大致可分为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教书育人就是要做到这四个层面协调的教育。其中,知识、实践、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基础,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科学发展观的教育目的,育人必须落实到这一层面上,以培养学生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
      1.知识。知识是指对事物规律性的总结。不同事物的规律性,有其特性与共性的两个方面,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对不同事物进行规律性总结,形成不同的学科知识,教育就是要将这些已形成的规律性知识传授给学生。知识的表现形式有书本知识和技能知识两种,大学的学习,要学习很多门知识,也就是要了解很多事物的规律性,把这些规律汇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专业的知识。
      2.实践。对知识的掌握,有一个从懂到会,从会到熟的阶段,只有通过实践的体会才能达到消化吸收,完成这一知识的转变阶段,这就是认真练习和实训的重要性。能按事物的规律性处理问题,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工作的过程,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才能达到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在对多门学科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学会认真做事,不断掌握做事的方法。现在很多用人单位都在强调毕业生有无工作经验,目的有两个:一是考察认真做事的工作态度,二是考察对所任工作岗位是否实践过,也就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应用状况。
      3.能力。在按事物规律性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在感性认识基础上产生理性的认识。有经验的人能做到熟能生巧,从中体现出能力的差异。能力需要经验的积淀,这种积淀是从知识和实践的许多次重复中产生的经验。受教育越多,这种重复就越多,而且学习和掌握事物的过程有一个从较为简单到复杂的过渡。能力是指掌握认知规律性的学习方法和使用规律性的工作方法,从而对知识达到理性认识的阶段。对这种规律性的科学认识,必须在知识和实践的基础上,靠自身的积极进取、思考总结才能得到,别人是很难替代的。即使是很有能力的人来传授,也需有自身的悟性去领会。“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4.创新。创新是对事物的规律性有创造性的应用、发挥和总结。创新需要在不同的事物中找到交叉和延伸,自身具有总结事物规律性的能力。能力强的人由于掌握了学习和应用中积累经验的规律性,具有自身特有的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使他们极易闪出创新的“火花”。创新是在知识、技能、能力之上的最高层面,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集小创新为大创新、汇单个创新为系列创新,逐步形成创新的思维方式,就能总结归纳出新事物的规律性,形成新的学科知识,作出不平凡的工作成果。
      怎样使自己的学习层面得到提高,一方面在于自身学习的自觉性,这是内因。只有学习刻苦努力,勤奋进取,才能领悟知识、技能、能力、创新的内涵,这是达到学习最高层面的主观条件。另一方面要依赖教师的素养,这是学生成长的外部因素,良好的外因促进内因变化。在学校这块肥沃的“土壤”上,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是“良种”,教师素养是“阳光”“雨露”,良种在阳光、雨露的沐浴下,才能结出智慧的果实。
      
      二、科学发展观下教师素养要素分析
      
      如何评价教师素养?借用戏曲界的行话,可以按“有德、有板、有眼、有彩”四个要素来评价。
      1.有德。坚持追求“课比天大”的职业境界。具有职业道德是对一个教师最起码的要求。有职业道德的教师应该做到:严格遵守教学纪律,认真执行教学计划,坚决维护教学秩序,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以身作则,教风严谨,教学准备充分,教学计划完备,教学过程饱满。豫剧大师常香玉有句名言“戏比天大”,有道德的教师所追求的是“课比天大”的境界,一切努力为了上好每一节课。
      教师要有科学的发展观。主动地将经济社会的需求与自己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尽心尽责地将最鲜活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围绕当今“厚基础、宽口径、强应用、善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自己规范的师德师风感染学生,以正确的师言师行影响学生,在教书和育人两个方面尽到教师的义务。教育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教师还必须耐得住寂寞,尽量少被外界的利益所干扰,潜心育人、踏实教书,方可负起教师的重任,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良好教育氛围的传承和连续,是要靠一大批有素养的教师来完成的。教师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是对教师素养最形象的写照。教育界自身一定要肯定和弘扬这种默默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教育界特有的人文精神和无形的宝贵财富。
      2.有板。坚持完善科学发展的教学方法。一台大戏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讲的是节奏;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要演绎得感人,在于故事的编排结构。“有板”就是指教师上课要做到有板,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规范: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语言准确、讲解精练、板书清晰、思路敏捷。从数学的角度讲,每一章的知识基本上都是从“概念-性质-结论-应用”四个层次展开。不同的学科都有其知识结构的特点,教师要把握准学科特点,有条有理(即有板)地将知识展开,使学生易于接受。
      课堂教学的节奏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一定质和量的教学任务的程度,在这里“质”指的是有效信息,其客观的衡量依据是知识的新旧,新知识多,教学密度就大;“量”包括新知识的传授和旧知识的巩固。如何利用旧知识研究新知识,然后将新知识又转换成旧知识,再去研究更新的知识,这种不断转换的过程,就构成了教学的节奏。要把握教学节奏,前提是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以学定教,从而在对教学内容的决定取舍、深浅拿捏、分寸把握、举重就轻上做到运用自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技术和工艺的进步越来越快,技术和工艺的变化必然导致工作组织的变化。教育若只进行单一专业或能力的培育已经远远不够,要学生将来适应并胜任新工作、新的任务与环境,就必须让学生获得一种非常有价值的、与人的素质有关的能力��综合能力。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把自己的教学纳入到对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综合培养这一总体框架之中。
      社会在不断发展,教育在不断发展,教育的形式与内容也在不断发展。我们的教学方法要随之科学地发展,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板”。
      3.有眼。坚持着眼于适应社会的育人理念。从具体的教学过程来讲,“眼”是指对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处理。对于这些问题,要着眼于科学精神、认知方法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坚持把知识、经验、能力、创新融入教学之中。可以把重点问题利用典型例题讲透彻;难点问题分解成多个子问题讲清楚;热点问题摸拟实际情况构造模型讲到位。同时要为学生提供一些思维模式,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和自学打下基础。
      一个称职的教师除了认真备课、写好教案,顺利地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外,课后还要对每节课的教学进行认真反思,及时分析与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精彩与失败、灵感与缺憾、现象与成因,这样既益于教学经验的积累、备课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只有这样“善学”且“善悟”,才能做到对每堂课的“眼”在何处心中有数。
      从宏观上看,教学上做到“有眼”要有大局观念,要着眼于坚持培养社会所需求的人才。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要尽力做到课堂教学与创造实践相协调;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协调;教育标准与因材施教相协调;夯实基础与拓宽口径相协调;强应用与善创新相协调;思维教育与行为教育相协调;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协调;教书与育人相协调等。
      4.有彩。坚持激发对知识经验的创新运用。戏唱到精彩之处观众会鼓掌喝彩,课讲到精彩的地方,学生有一种“捅破窗户纸”豁然开朗的感觉。出彩是创新精神的体现,教师的每一个创造性的示例、类比、归纳、再生、出新都会使学生在“恍然”中产生“大悟”。要做到教学中有“彩”,必须要有创新思维为基础。创新需要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只有知识和经验不够,还要有以培养有创造性的学生为目的,不断激发自身的创造力,使自己的知识有创造性的转化,经验有创造性的应用。
      在备课时教师手中仅有一本教材,很难设计出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课堂教学方案也很难出“彩”。对知识进行简单陈述的教导方式,是不会得到学生认可的。要出“彩”,除了需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外,还需要丰富的相关知识,创造性地归纳所授学科的规律性,不断提升自己的活力,挖掘本身的潜力,激发教学的激情。
      教师要有“教到老,学到老,创新到老”的精神,教学中方能够精彩常在。让精彩出现在深入浅出处,水到渠成时,来龙去脉中,开门见山后,给学生一种享受知识大餐、思维盛宴的快感。作为教师只有坚持激发自己对知识和经验的创新运用,才能给自己留下创新后的快乐,精神上的回味。只有具有创新思维的教师,本着大爱至朴、大道至简的情怀,才能培养出有创新思维的学生。
      
      参考文献:
      [1]马娟.师德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J].教师教育研究,2004(6):23-28.
      [2]王蓓颖.科学发展观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J].教师教育研究,2004(5):49-52.
      [3]董大奎.基于现状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与案例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8(12):60-61.
      [4]倪晓红.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现状及提高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8(12):46-47.
      [5]何杨勇.高职教师师范性缺失及其根源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6(3):62-63.
      [6]张文斌.略论高校师德建设的五个着力点[J].中国高教研究,2006(6):46-47.

    推荐访问:科学发展观 素养 教师职业 讨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