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浅析汉语语气助词“呢”“吗”“嘛”的功能] 可爱的语气词比如啾啾

    时间:2018-12-28 03:25:5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本文讨论了语气助词“吗”、“嘛”、“呢”的语用功能。本文将这三个语气助词分为表示疑问语气的和表示无疑问语气的。疑问语气助词具有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无疑问语气助词具有增添口气和消解口气的语用功能,此外,还有突出话题、提出假设和引起听话人对下文的注意的功能。
      关键词: 语气助词 疑问语气助词 无疑问语气助词 语用功能
      
      一、简介
      
      语气助词是一种特殊的词汇语法范畴。它一般置于句尾或句中停顿处,表示说话的语气、神态,其本身没有独立的实体的意义,只是赋予某些实词或整个句子以某种附加的情味和色彩,以其虚化了的词汇意义而生动传神,以其专有的语法意义而左右结构、主宰表达。种种语气,主要可以分为表示疑问和表示无疑问两大类。此外还有表示请求或命令的,表示情绪的,表示说话停顿的,也可以算作语气。按照黄伯荣、廖序东先生的分法,语气助词可分为以下四类:
      (1)表示陈述语气的:的,了,吧,呢,着呢,嘛,呗,罢了(而已),也罢,也好,啦,嘞,喽,啊。
      (2)表示疑问语气的:吗(么),吧,呢,啊。
      (3)表示祁使语气的:吧,呢,了,啊。
      (4)表示感叹语气的:啊。
      本文讨论语气助词“吗”、“嘛”、“呢”的语用功能。由于“吗”和“呢”既有疑问语气,又有陈述语气,为了方便起见,本文将这三个语气助词分为表示疑问语气的和表示无疑问语气的,分别加以分析。本文先从系统功能语法和关联理论的角度分析疑问语气助词的功能,再分析表示无疑问语气的语气助词。
      
      二、疑问语气助词的语用功能
      
      本文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和关联理论为依据,来探讨疑问语气词的语用功能。
      系统功能语法把语言看作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用以表达意义的资源,这一资源使语言得以完成其在社会交往中的各项功能。系统功能语法的功能部分着眼于语言在表达思想、传递信息、沟通人际关系、连接上下文等方面的最普通的用途,语言系统中的各种选择特征都可以借此得到解释。Halliday把语言的这种纯理功能概括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他认为,每句话同时具备此三种功能,但在实际应用中每句话语又都具有不同的倾向性。
      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来看,汉语疑问语气词具有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它们的次元功能分别是:
      概念功能:
      A.说话人对一个特殊信息提问。
      B.说话人期待听话人对一个陈述加以证实。
      人际功能:
      A.说话人对某一事件表达自己的判断或估计。
      B.说话人期待听话人对自己的判断或估计加以证实。
      语篇功能:
      A.说话人提示听话人他将要提问。
      B.说话人提示听话人他前面的陈述实际上是个提问。
      由此,我们便能推断出汉语疑问语气词“吗”、“呢”的语用功能。
      (一)“吗”的语用功能。
      (1)王大栓:你着急,我也着急!可是,你就忘记老裕泰这个老字号了吗?六十多年的老字号,用女招待。(《茶馆》)
      (2)王利发:您别这么说呀!难道咱们就一点盼望也没有了吗?(《茶馆》)
      在这两个例子中,“吗”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说话人期待听话人对一个陈述加以证实。例(1)中,王大栓认为裕泰开了六十多年了,不该损坏老字号的招牌聘用女招待,于是他问:“你就忘记老裕泰这个老字号了吗?”以此来提醒不该破坏老字号的规矩。例(2)中,王利发以反问的形式来焦急地向别人求证是不是一点盼望都没有了。这两个例子体现了“吗”的概念功能。
      (3)人们一个接一个地被纳粹士兵残忍地推下深坑。当一个纳粹士兵走到小女孩跟前,伸手要将她推进深坑中去的时候,小女孩睁大漂亮的眼睛对纳粹士兵说:“叔叔,请你把我埋得浅一点好吗?要不,等我妈妈来找我的时候,就找不到我了。”纳粹士兵伸出的手僵在了半空中。(《请把我埋得浅一点》)
      (4)虽然你真的离去了,但我知道你热爱的是自由,任何势力也约束不了骨子里放荡不羁的你,或许你正在天堂外为迷失的灵魂祈祷,抱着那把老吉他自由自在地做着你挚爱的音乐,对吗?(《岁月留痕――献给家驹》)
      在这两例中,说话人期待听话人对自己的判断或估计加以证实。例(3)中,小女孩一句“请把我埋得浅一点好吗”的请求,震撼人心,让纳粹士兵不忍推她下去,其实,“纳粹士兵伸出的手僵在了半空中”时,他已经对小女孩的请求作出回答。例(4)中,黄家驹的歌迷悼念自己的偶像,以对他个性的了解,幻想他在天堂的样子,以“对吗”来询问已在天堂中的家驹,虽然永远听不到他的回答了。这两个例子体现了“吗”的人际功能。
      因此,“吗”具有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这两种语用功能。
      (二)“呢”的语用功能。
      (1)贵:(故作为难的样子)那这些要账的,怎么打发呢?(《雷雨》)
      (2)上哪里去呢?他没有目的地。(《骆驼祥子》)(特指问)
      在这两例中,“呢”用在疑问句(是非问句除外)末尾,增加深究意味。例(1)中,从语用背景分析,原句不能失去“呢”,否则便带有了质问的性质,不符合问话人的身份和境况。因此,在这一意义上,“呢”必不可少,因为“呢”在这里除负载疑问信息外,还表达出“缓和地深究”这样一种语用信息。例(2)中,是叙述者的自问自答。“呢”同样传达出疑问的语气,以及深究意味,体现出祥子在此刻的彷徨和无处可去的失落。这两个例子体现了“呢”的概念功能。
      (3)祥子你等等走!咱们俩的事,一条绳儿上拴着两蚂蚱,谁也跑不了!你等等,等我说明白了!(转向刘四爷)干脆说了吧,我已经有了,祥子的!他上哪儿我也上哪儿!你是把我给他呢?还是把我们俩一齐赶出去?听你一句话?(《骆驼祥子》)
      (4)天啊,是他吗?是他吗?那是她的男朋友吗?怎么会是他呢?我即刻站住了,像在学校时候一样,我的两条腿像灌了铅,似乎一步都走不了了。老天,不会是他的,不会的,怎么可能是他呢?不会的。(《错过》)
      而在这两例中,说话人期待听话人对自己的判断或估计加以证实。例(3)中,虎妞用“呢”让对方做非此即彼的选择,不让她嫁给祥子,就把他们一起赶出去好了。例(4)中,说话人在自言自语,因此同时是听话人,她发现大学时暗恋的男生成了好朋友的男朋友,她不敢相信这一事实,所以问自己:“怎么会是他?”期待证实这一切,又不敢接受这一切。这两个例子体现了“呢”的人际功能。
      因此,“呢”跟“吗”一样具有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
      
      三、无疑问语气助词的语用功能
      
      语气助词具有增添口气和消解口气的语用功能,此外,还有突出话题,提出假设和引起听话人对下文的注意的功能。
      (一)增添口气。
      1.增添缓和的口气。
      (1)其实呢,曹先生并不怎么高明。他只是个有时候教点书,有时候也作些别的事的一个中等人物。(《骆驼祥子》)
      (2)再说呢,刘老头子这样一走,使她感到什么也不可靠,明天的事谁也不能准知道,顶好是得乐且乐,手里得有俩钱,爱吃口什么就吃口,她一向是吃惯了零嘴的。(《骆驼祥子》)
      在这两例中,“呢”用在句首的非名词性成分(主要是副词或连词)后边,使口气缓和。例(1)中,加了“呢”字,使说话者在谈论曹先生不怎么高明时,口气有所缓和,使得评论不会太尖锐。同样,例(2)中,“再说呢”引出的话,使说话人提出某观点的理由更充分,口气缓和,也容易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
      2.增添“显而易见”的口气。
      (1)一个人在最困难的时候,也应该想到活在世上并不光是为了吃嘛!(《水东流》)
      (2)“自家人就要体谅点嘛!”厂长说,“这片厂办到这样子,才良功劳不小啊!今年全大队工资单价提得那么高,你兴大也沾了大光呢!”(《水东流》)
      在这两个例子中,“嘛”用在陈述句末尾,加强确信的口气,表示事情本应如此,道理显而易见。例(1)中,加了“嘛”后,使“活在世上并不光是为了吃”这一观点显得不言自明,也容易让人接受。同样在例(2)中,加“嘛”后,使“自家人就要体谅点”这样的道理显而易见,让厂长的劝说更有说服力。
      3.增添“不容置疑”的口气。
      (1)四:你别胡说,这屋子听说直闹鬼呢。(《雷雨》)
      (2)不过,要干净利落就得花钱,剃剃头,换换衣服,买鞋袜,都要钱。手中的三十五元钱应当一个不动,连一个不动也还离买车的数儿很远呢!(《骆驼祥子》)
      在两个例子中,“呢”增添了不容置疑的口气,让听话人觉得屋子闹鬼和钱不够买车的事实是不容置疑的。
      (二)消解口气。
      (1)“我和你同走呢!”那声音分明在讨好,“凳给我来端。”
      “不要。”
      “我端嘛!”
      “不重呀!”(《水东流》)
      (2)“青年同志们谈谈嘛,你们也是店里的主人,未来是属于你们的,谈谈。”(《美食家》)
      在这两例中,“嘛”用在祈使句末尾,冲淡命令或禁止的口气,增加劝说或请求的意味。
      (三)突出话题。
      (1)“是呀,先生,”高妈又想起话来,“祥子是磨不开;本来吗,把先生摔得这个样!可是先生既说不是你的错儿,你也甭再别扭啦!瞧他这样,身大力不亏的,还和小孩一样呢,倒是真着急!太太说一句,叫他放心吧!”(《骆驼祥子》)
      例(1)中,“吗”用在句中停顿处,点出话题。这里高妈用“本来吗”来引出后面的话题。
      (2)司机们你看我,我看你,这可是件大好事,恢复奖金制度谁也不高兴,工人嘛,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单位下马,有活干,有钱赚就行。(《赤橙黄绿青蓝紫》)
      (3)“你呀,以后讲话要注意。这种小买卖嘛,还是乘早歇手,这是资本主义的细胞,很快要被消灭!”(《小贩世家》)
      例(2)、(3)中,“嘛”用在句首名词性词语后边,突出话题主语。例(2)中,“嘛”突出话题主语“工人”,说明司机们作为工人的立场。例(3)中,突出主语“小买卖”,分析小买卖的性质和命运,劝说对方放弃。
      (4)贵:讲脸呢,又学你妈那点穷骨头,你看她,她要脸!跑他妈的八百里外女学堂里当老妈。为着一月八块钱,两年才回一趟家。(《雷雨》)
      (5)我呢,那天要是不跟他闹翻了,决走不出来。现在我气都消了,爸爸到底是爸爸。他呢,只有我这么个女儿,你又是他喜爱的人,咱们服个软,给他陪个“不是”,大概也没有过不去的事。(《骆驼祥子》)
      例(4)、(5)中,“呢”用在句首的名词性成分后边,突出话题,含有“至于”或“说到”的意思。例(4)中讲话人用“讲脸呢”来接过话茬,开始谈论“脸面”的问题。例(5)中在“我”和“他”后面加“呢”,分别谈论两人的情况。
      (四)提出假设。
      (1)要是今天干不完嘛,就明天干。(《词典》)
      例(1)中,“嘛”用在小句的末尾,突出某种假设条件。
      (2)走吧,走,走到哪里算哪里,遇见什么说什么;活了呢,赚几条牲口;死了呢,认命!(《骆驼祥子》)
      (3)这两个主意虽然不同,可是结果一样:不去呢,她必不会善罢甘休;去呢,她也不会饶了他。(《骆驼祥子》)
      例(2)、(3)中“呢”用在复句中的前一小句后边,带有假设的意味。例(2)中,加“呢”后假设“活了”和“死了”后的两种情况。同样,例(3)中,加“呢”假设“不去”和“去”后的两种结果。
      (五)引起听话人对下文的注意。
      (1)“依我看嘛,各位的争论都是多余的。如果这围墙还没倒的话,谁也不会想到要在上面安漏窗,栽玻璃,都觉得它的存在很合适,很自然。……”(《围墙》)
      (2)“可不是嘛,修座围墙就是了,还在墙顶上绣花边!”(《围墙》)
      例(1)、(2)中,“嘛”用在句首的非名词性词语之后,有停顿,引起听话人对下文的注意。例(1)中说话人用“依我看嘛”来引起听话人对下文的注意,表示要发表自己的看法了。例(2)中用“可不是嘛”表示赞同某个人的观点,引起听话人的注意。
      
      四、总结
      
      本文将“呢”、“吗”、“嘛”分为疑问语气助词和无疑问语气助词后,对这三个语气助词的功能进行了分析。“呢”和“吗”做疑问语气助词时,具有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呢”、“吗”和“嘛”做无疑问语气助词时,具有增添口气和消解口气的语用功能,此外,还有突出话题、提出假设和引起听话人对下文的注意的功能。希望本文对“呢”、“吗”和“嘛”语用功能的讨论,会使人们对它们的语用功能有更深刻的了解。
      
      参考文献:
      [1]艾芜.艾芜小说选.中国文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8.
      [2]曹禺著.巴恩斯,王左良译.雷雨.外文出版社,2001.1.
      [3]高晓声.高晓声小说选.中国文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8.
      [4]郭锐.现代汉语词类研究.商务印书馆,2002.7.
      [5]蒋子龙.蒋子龙小说选.中国文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8.
      [6]老舍著.霍华译.茶馆.外文出版社,2001.1.
      [7]老舍著.施晓菁译.骆驼祥子.外文出版社,2001.9.
      [8]李广田.李广田小说选.中国文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8.
      [9]李科.第汉语虚词辞典.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7.
      [10]陆文夫.陆文夫小说选.中国文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8.
      [11]齐沪扬,张谊生,陈昌来.现代汉语虚词研究综述.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12.
      [12]齐沪扬.语气词与语气系统.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12.
      [13]http://campus.省略/20060314/n242269744.shtml.
      [14]http://www.省略/article/list.asp?id=416.
      [15]http://www.省略/20060410/3184323.shtml.

    推荐访问:助词 汉语 浅析 语气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