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是 和谐社会背景下构建和谐社区的思路

    时间:2018-12-25 03:31:4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作为社会基本单元的社区的建设也成为了现阶段的焦点。本文通过对社会和社区两者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构建和谐社区的思路。   关键词: 和谐 社会 社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社区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居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分析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深化研讨社区建设的对策措施,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社区概念的内涵
      
      社区是最基本的、最广泛的社会学概念。人们可以站在不同角度给社区下定义,因此社区的定义多种多样。西方一些社会学家把社会团体或职业性组织称为社区,于是,有军事社区、宗教社区、学术社区、黑人社区等等称谓。也有的社会学家认为,社区是指人们学习、工作、生活、栖息的场所。之所以对社区定义作出不同的界说,主要在于研究论述的角度不同。一类主要是从功能角度,认为社区是由共同目标和共同利害关系的人组成的社会团体;另一类是从地域角度出发,认为社区是在一个区域内共同生活的有组织的人群。
      根据国内外大多数社会学家对社区―词的解释和我国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所谓社区,就是聚居在一定地域中的人群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具体而言,社区是由特定的人群构成的,在一定地域内发生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具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社区这一社会实体包括一定数量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血缘、地缘等社会关系,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以及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但是,社区这种实体在地域内的界限,并不像国境线那样分明,社区的外沿是根据该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诸因素对周围地区的影响自然形成的,并且社区还存在着地域范围大小的包含关系。可见,社区概念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一是共同性,主要指共同利益、共同文化、共同意识或价值观等;二是非正式组织性;三是社区内居民相互之间互动较多,对社区内的日常生活比较熟悉;四是具有一些基本社会功能和一定规模;五是地域性。
      
      二、和谐社区的内在本质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群体形式,是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和谐”反映的是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协调、完整和合乎规律的存在状态,即事物多样性的有机统一。“社会和谐”,就是社会结构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一论断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和谐社区的标准是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区,这是一个总体的基本的要求。具体来说,就是指社区的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社区里的各项民主制度健全规划,居民群众在基层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事务中能够切实当家作主,形成在党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居民自治机制;社区各种组织健全,职责明确,体制合理,各种家庭、不同人群和睦相处;各项服务完善,能够为社区居民高度个性化的需要提供满意的服务;社区安全防范体系完善,社区秩序井然,居民群众安居乐业;社区内建筑、绿化、垃圾分类、污水处理、能源利用等符合环保要求,居民普遍具有较强的公德意识、环保意识,人人养成节约、环保、卫生的良好习惯;居民群众崇尚学习,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普遍开展,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楼院普遍建立,居民遵纪守法,邻里团结和睦,文明礼貌,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得到倡导和推行。这是我们讲的和谐社区的基本概念。
      
      三、和谐社会和和谐社区的关系
      
      和谐社区、和谐社会是紧密关系的,因为社区是社会最基层也是最主要的单元,是广大居民生活甚至工作的载体。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社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建设和谐社区。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构建和谐社会的居民群体在社区。与计划经济体制下只有少数无单位人才与居委会打交道不同,今天,社区已经成为各种社会群体的聚集点。第二,构建和谐社会的许多矛盾也汇集在社区。目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各类矛盾出现多发现象。社区作为区域性的社会共同体,集中反映了社会发展改革中的许多矛盾。第三,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落实在社区。社区是党在城市执政的重要基础。党和国家在城市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最终都要靠社区去贯彻和实施;居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最终要靠社区去了解和反映;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最终要靠社区组织居民去实现。2007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建设,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使社区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建设和谐社区,就是在服务居民需求、畅通诉求渠道、解决社会问题等方面发挥其特有的功能。只有社区日趋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才有坚实基础。
      
      四、构建和谐社区的举措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社区建设的初始目标已基本实现,即政府以强化行政管理为导向,以行政推动为方式,通过自上而下的制度变迁,改革、创新了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了城市基层社会的重组,有效解决了管理城市、服务居民的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下,社区建设必须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这个主题,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居民自治为目标,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以促进发展为目标,以示范活动为手段,以资金投入和法制建设为保障,从基础抓起,从一个一个的社区抓起,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管理有序、治安良好、生活便利、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使社区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创新机制,完善自治,夯实和谐社区的政治基础。民主政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只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才能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撑,使社区充满生机与活力。建设和谐社区,必须把扩大民主、完善自治、增强基层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合力作为根本环节,充分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和社会生活中的基础作用。一是要建立社区事务分类管理制度。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指导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主导,认真疏理政府及其部门、各类社团组织、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各种中介组织和其它民间组织各自的管理职责和管理对象,以此建立社区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重构社区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运作机制。二是要建立社区行政事务准入制度。在对社区公共事务实行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对确需进入社区的行政事务建立准入制度,由社区建设指导协调机构统一审核,归口管理,并与社区组织协商,就“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等具体事宜达成协议。三是要建立和完善社区民主自治制度。要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重大事项的决策听证制度、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民主评议制度等,推动建立党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社区居民依法自治的机制;同时,要建立健全社区自治章程、居民公约,组织社区居民开展社区听证、社区对话、社区论坛以及民评民、民评官等活动,不断创新社区民主自治的方式方法。
      第二,美化环境,配套设施,夯实和谐社区的物质基础。社区环境是居民群众关注的热点,是居民群众安居乐业、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是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内容。一是要加强社区环境改造,把社区环境改造纳入市政建设总体规划,推进城市管理到社区。同时,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区单位和居民的环保意识,养成为保护环境而不断调整自身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行为的自觉性,要建立健全社区环境长效管理机制,促进社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二是要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社区组织工作用房、居民公共活动场所以及为居民服务的窗口等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同时,要整合、调剂、利用社区现有设施资源,通过改造、置换、购买、租用等多种形式,切实解决社区基础设施特别是居民活动场所缺乏的问题。三是要加强社区信息网络建设。规范社区信息网络建设,形成纵横联合、统一高效、便捷实用的网络,建立以居民基本信息为基础的社会管理和服务数据库,打造“数字社区”,从而实现社区管理和服务的现代化。
      第三,以人为本,拓展服务,夯实和谐社区的功能基础。社区服务是社区最基本的功能,是和谐社区的主题和生命力所在。社区建设的基本立足点,就是要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这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而且,建设和谐社区就是要通过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使广大社区成员能够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实现社区公平。要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社区资源,重点发展面向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保障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要建立健全社情民意的反馈机制,及时准确地了解群众在物质、政治、精神文化生活上的需求,并根据这些需求不断丰富服务内涵,提高服务质量。当前,社区服务的重点是要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社区主办、市场参与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社会互助服务体系和市场有尝服务体系,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广覆盖的社区服务网络,逐步完善社区的各项服务功能。二是要不断创新社区服务的方式。要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的组织网络体系,强化市、区、街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点的组织和信息中介职能,加快社区服务的信息网络建设,不断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要以社区理念来调整政府的公共服务和公共投入,改革运行管理机制,把公共服务、志愿者服务、有偿服务结合起来。要研究制定有关政策,对社区服务中的经营性服务提供开办营业执照、税收减免、用房优惠等支持。三是要不断壮大社区服务的队伍。要为社区组织减负,使社区工作者有时间和精力来组织协调社区服务工作。要建立专业化的社区服务队伍,建立相应的培训机构和资格认证制度,对社区服务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质量。
      第四,丰富活动,引导参与,夯实和谐社区的文化基础。社区文化是和谐社区的灵魂,是推动社区发展的力量源泉,和谐社区需要先进文化的支撑。一个和谐的社区,必定是一个文化繁荣、底蕴丰富的社区。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可以增强社区的沟通力、凝聚力、引导力,激发广大社区居民的创造力,使社区充满生机和活力。一是要充分发挥社区的教育功能,提高居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社会是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一个社区的和谐,同样有赖于社区成员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二是要广泛开展社区活动,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开展丰富的社区活动是实现社区功能,增强社区活力与凝聚力,提高社会参与度的重要途径。三是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创建活动,提升社区的文化品位。要结合创建学习型社会,积极推动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个人的创建活动,形成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良好氛围,提高社区的文明程度。
      
      参考文献:
      [1]滕尼斯著.林荣远译.共同体与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夏建中.理论西方城市社区研究的主要理论与方法[J].燕山大学学报,2000,(2).
      [3]龙冠海.社会学.台北:三民书局,1985.
      [4]陆学艺.社会学[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6.

    推荐访问:和谐社会 构建 思路 和谐社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