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 论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的三个统一

    时间:2018-12-23 19:53:0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以新课程标准审视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可见其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情感与认知的脱节,主体与主导的脱节。本文认为正确处理这三个关系,是纠正传统课程教学之偏差,走出新课程教学新天地之关键。
      关键词:思想政治新课程 理论 实践 情感 认知 主体 主导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认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当我们以这一新课程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时,不难发现:传统的政治课堂在高考升学率的重压下,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严重忽视引领学生认识、适应与融入社会的实践,严重忽视对学生的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的尊重与满足,严重忽视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缺乏平等民主的现代理念。新课程改革应拨乱反正,正确处理三个关系。
      
      一、思想政治新课程应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重理论、轻实践,从而使政治教学流于空谈、流于说教,因而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使学生缺乏学习政治的兴趣与热情。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大力加强政治教学的可操作性,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使政治教学走出课堂。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政治教学一旦离开了活生生的现实,必然是味同嚼蜡,难以入耳入脑入心。所以,加强政治教学的实践性,可帮助学生真正掌握书本知识并在实践中应用、发展,从而提高其理论修养与政治素质。
      课堂教学的认知目标是有层次的,最低目标是理解掌握知识的内在含义。最高目标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这些知识是怎样来的,是怎样生成的;另一方面,这些知识是有什么用,怎样用,即学以致用。体验理论的生成过程,是培养创新精神、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破除研究的神秘感的必然,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激发学生兴趣,感悟内化升华知识的必经阶段。从生活中总结概括理论,体现了理论源于实践,遵循了认识规律,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得了知识生成的体验,享受了发现的乐趣,品味了成功的喜悦。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是思想政治课的根本方法。教学工作中,有些人把理论的学习,异化为唯一目的,把联系实际看成仅仅是为了理解知识、印证观点,这样就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把理论的阐释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中之重,导致了教学重心的偏移,造成了教学目标的残缺。
      这一问题的出现是由于误解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局限于理论对实际的联系,不注意理论的生成过程。仅做到用理论的东西,去阐释世界。很少从生活世界、现实世界中启发讨论、归纳总结、形成理论。用理论来阐释世界、阐释生活,用实际来印证理论,都反映了教学中的理论本位思想,反映了理性主义在教学中的主导态势。有的教师认为:理论与实际联系的原则就是理论在先,理论是本位的,实际是可有可无的;理论成果是重点,理论生成过程是可有可无的。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认识,轻体验就成为必然。在实际工作中,教师教理论,学生学理论,考试考理论。理论成为缺少学生感情体验的身外之物。造成学生说一套,做一套,形成双重人格,口是心非。表面上这种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开放的目的仅为了由理论发散到实际而没有做到由实际发散到理论,而后者在新课改中是更应注重的。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学生的‘经历’、‘体验’或‘经验’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就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内容而言,无论是必修部分还是选修部分,其各个模块都以生活逻辑为主,一改过去课程以理论逻辑为主的做法,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在学习中真正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生活,加强实践性。如《经济生活》,学习了《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后,可组织学生对附近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长、农业生产提高的影响因素,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针对存在问题,拟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案;学习了《投资的选择》后,不妨让学生学着制定1份“家庭理财方案”,这既与学生家庭生活密切相关,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经济头脑和理财能力,增强学生做人的责任感。学习《政治生活》,可组织学生旁听或通过多媒体观摩所在地村民会议、人代会和党代会,旁听当地法院庭审,可以通过模拟人代会和模拟法庭让学生体验民主生活。
      
      二、思想政治新课程应实现认识与情感的有机统一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情感教育在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特殊而又极其重要的中介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双方建立良好的情感交流系统,则极容易完成教学目标,反之,如果双方感情交流出现障碍,则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教学实效的有效方法。
      长期以来,受现行高考的导向和影响,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非常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首要目标,而道德、理想、价值观等则成了附属的东西。课堂教学中片面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与理性能力的开发,忽视了情感经验的积累与情感能力的培养,学生对所学道德要求缺少自身需要的体验,没有把它们当作必须遵循的准则,而只是作为一种理论知识来接受,造成道德情感培养不落实,不能发挥道德情感在知、情、意、行诸要素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学生常出现“言行不一”、“知行脱节”等现象,致使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教育者必须谨记“只有出自衷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英国哲学家洛克)。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主渠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等,将教材中的道德理论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为培养相应的道德情感打下坚实的认识基础。学习《生活与哲学》中《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时,运用讨论法就“当个人利益局部利益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该怎么办?”展开辩论,目的在于通过暴露不同的道德观点,刺激学生的认知意识冲突,使其认知达到一个更高的阶段。正如赞可夫所言:“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将以理服人与以情动人有机统一起来,使道德理论融入学生心中。因此,教师要注意用饱满的激情传授道德知识,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渲染道德情感,用生动的事迹树立道德榜样,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其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在愉悦的心境中开启智慧、陶冶情操。
      “情感领域的不协调是最高的惨淡的现实。情感与感情的世界是在较早的年龄形成的,但是,如果某些对道德而言至关重要的情感没有形成的话,那么这个空白靠将来再弥补的希望则十分渺茫。”(前苏联教育家申加罗夫)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健康、积极的道德情感。
      
      三、思想政治新课程应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统一
      
      教学民主化应该创造这样一种境界:学生好学、喜学、乐学;教师喜教、爱教、乐教;课堂不再成为学生“思想的屠宰场”;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互通有无的关系;教学的过程成为“共享”的过程、“对话”的过程。作为宣传、教育民主思想、民主观念的一门重要学科,思想政治课理应为实现教学民主化起重要作用,政治教师理应成为教学民主化的率先实践者和积极倡导者。优秀的政治教师的教学一定能达到教学民主化的境界;对所有政治教师来说,即使现在达不到这种境界,但一定会将教学民主化作为永恒的追求,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尝试、努力接近。
      现代教育的本质和目的要求每一个人成功,使每个人成就他自己。没有民主的教育既不可能满足人们在教育起点、教育过程中的平等,也不可能真正实现尊重个性与差异、重视主体性与创造性的教学要求。所以,教育民主既包括教育权力的平等和教育机会的公正、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平等与友善、教育参与和管理的民主,也包括教育内容中民主意识的渗透和民主能力的培养,这种思想的核心就是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特殊性、主体性,解放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挖掘他们的创造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创设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要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特征,利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将思想政治课理论内容与鲜活的社会生活相结合,将书本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充分开发利用社会生活大环境和学生生活小环境中的课程资源,将问题情境和直观情境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应用多种教学手段,使教学生动、形象,以此调动学生学习与思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创设教学情境中教师要特别注意问题的提出与解决都应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建构。同时还要注意教学活动情境的创建,通过情境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过程,培养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启迪学生的批判和质疑精神,使教学呈现平等、交互和开放的特征。
      
      参考文献:
      [1]普遍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2]洛克.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38页.
      [3]季塔连科,杜勃科著.江万秀,滕裕生等译.道德的理性和情感.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4年版.
      [4]李镇西.共享:课堂师生关系新境界.课程・教材・教法.2002,(11).

    推荐访问:思想政治 新课程 教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