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话说山东饮食民俗] 举例说明饮食民俗的差异

    时间:2020-03-26 07:46:1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其中的饮食文化更是丰富多彩。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地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饮食风俗。文章从日常食俗、节日食俗、祭祀食俗、待客食俗以及特殊食俗这几个方面叙述了家乡独具特色的饮食风俗习惯,说明了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饮食民俗。
      关键词:饮食民俗;日常食俗;节日食俗;祭祀食俗;待客食俗;地区差异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吃的民族,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饮食风俗,从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山东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方式和习俗,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山东的饮食民俗,从整体上来说是属于北方类型,但又由于地区的差异性,因此,虽然同属山东饮食,但不同的地方又呈现出各自的饮食特点,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本文之所以选取潍坊昌邑市丈岭镇东龙湾村这个地方,是因为这里是作者的家乡,比较熟悉。下面就以我的家乡在日常食俗、节日食俗、祭祀食俗、待客食俗以及特殊食俗这几个方面的饮食民俗的典型事例来说明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饮食民俗。
      
      一、日常食俗
      
       日常食俗是指广大民众在平时的饮食生活中形成的行为传承和风尚,基本上反映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主要饮食品种、饮食制度以及进餐工具与方式等。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比较独特的日常饮食习俗。我家乡的日常饮食一般包括一日三餐,以杂粮(主要是小麦、玉米)为主食,以新鲜猪肉为主要肉食。早餐一般比较简单,或者是稀饭、馒头与包子,或者是一碗面条,或者是豆浆油条,当然自家腌制的小咸菜也必不可少。中餐和晚餐一般是炒菜与馒头、油饼、包子等面食搭配。炒菜一般就地取材,大多是自家种植的,如黄瓜、西红柿、茄子、芸豆、菠菜、土豆等等都是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蔬菜。另外,在口味方面比较偏爱清淡,不喜油腻、不喜辣。
      
      二、节日食俗
      
      节日食俗是指广大民众在节日即一些特定的日子里创造、享用和传承的饮食习俗。由于我们有“民以食为天”的传统,十分重视饮食,所以在节日习俗中始终少不了饮食。节日常常是以吃喝为主题的,几乎每个节日都有品种多样的相应食品,而且这些食品常常含有祈求自身吉祥、幸福的意义。
      在如今,我们仍然有很多的节日食俗,这些节日食俗事象能够独立存在并代代相传,必然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下面就从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几个节日来叙述一下我家乡的节日食俗。
      (一)春节
      春节是中国传统最热闹、最隆重的节日。很多地区的春节从腊月初八就开始算起,家家户户喝过腊八粥后,就开始准备过年:做新衣服、准备佳肴、大扫除、布置庭院,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但我们家乡一般从腊月二十三算起,直至正月十五,这段时间称为“过年”。腊月二十三是祭祀灶神的节日,我们称之为“小年”或“过小年”。一般每家每户都把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的墙上,摆放香炉和供品,供品主要是糖瓜和灶糖。
      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家家户户一般就开始准备年货。中国人过年是很讲究吃的,为了迎接新年,为了迎接各位神仙,如关帝、财神、水神、灶神等,家家户户蒸馒头、炸油食、煮肉食、洗器皿,到处呈现出忙忙碌碌、热热闹闹的欢乐景象。
      我们家一般在腊月二十四、二十五两天蒸馍馍。馍馍分大小两种。大的一般为一斤,小的一般为半斤(在做馍馍时用秤称好)。而且馍馍不能蒸得太少,也不能蒸得太多,因为这些馍馍一部分用来祭祀,主要是用来吃,要让这个家庭吃到正月十五。以前,所有的馍馍都是全家人一起动手做,现在一般是送到馒头店加工(即把面粉送过去,过两天拿回馒头即可)。腊月二十六赶年集、办年货,除了日常的蔬菜外,鸡、鸭、鱼也必不可少。另外,蜡烛、对联、香烛、纸钱、瓜子、糖果等等也需要在这一天买好。这些年货不仅仅是供自己家人吃,还要有一部分留做招待客人。腊月二十七蒸面鱼(一种鱼形馒头),这种面鱼可以吃,但最主要的是用来“押锅”(民间俗称),即从正月初一开始,每顿饭都要放一个面鱼在锅内,表示年年有余。另外“押锅”食品还有一块豆腐、一块年糕、两三个饺子。腊月二十八蒸豆沙包,这个并不是必需品,可做也可不做,根据每个家庭的不同情况而定。除夕那天中午家家户户吃白菜肉包子,下午贴对联、打扫院子、摆供桌,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最忙碌当然饮食也最丰盛的要数除夕之夜了。家家户户吃饺子,从傍晚接财神的饺子,到晚上十二点“发�子(民间俗称)”的饺子,再到正月初一早上的饺子,每一顿都必不可少。因为饺子像元宝,而且又与唐朝时的钱币“交子”谐音,有富贵吉祥之意,所以春节期间吃饺子是头等大事。傍晚水饺煮好后,要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灶君。除夕之夜最隆重的事是“发�子”。按照旧俗是晚上十二点“发�子”,但现在一般在晚上十点,全家人喝过团圆酒、吃过团圆饭(这里的饭不包括饺子,一般指菜肴)之后,就由家长首先起来烧“纸钱”,俗称“发纸”。“发纸”时,一边用烛火或香火将“纸钱”点燃,口中还念念有词(一般是保佑家人平安之类的话),一边燃放爆竹。据说,爆竹燃放的时间越长,响声越久越好。另外,“发纸”后地上的果皮、垃圾等都不能扫除,因为此日禁忌扫地,否则会将家里的财富扫到门外去。按习俗一般在正月初三“送年”之后才可扫地。爆竹燃放完毕后,才开始吃饺子。这顿饺子不同于以往的饺子,在饺子里要包上枣、钱、糖等吉祥物。吃到红枣,则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够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钱,则意味着新的一年有财运,能发大财;吃到糖果,则意味着新的一年生活甜甜蜜蜜。而且,包入饺子里的吉祥物的数量不是随意的,一般要取吉祥的数字,如六(象征六六大顺)、八(象征八八大发)、九(象征长长久久)。当然,也有的地方奉行正月初一吃包有吉祥物的饺子。如《明宫史》曾记载明代宫廷也是正月初一日“吃水点心,即扁食(饺子)也,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以卜一岁之吉”。但在我的家乡,大部分家庭是在晚上“发�子”时吃包有吉祥物的饺子。而初一早上的饺子,则讲究除夕晚上包好。另外,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那就是煮饺子时,破了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赚)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节日食品已不单单是为了填饱肚子,他们还蕴含着人们祈求自身及家人吉祥幸福的意义。
      在许多地方都有除夕守岁的习俗,我们家乡也不例外。除夕晚上,全家团聚,整夜不眠,叫做守岁。旧时守岁一般都是通宵达旦,但近几年来,大家都是看完春节联欢晚会之后就睡觉了。当然,也有人跟朋友聚在一起玩个通宵。除夕守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点灯度夜,把家里所有的灯都打开,一直到黎明。
      (二)其他节日
      在节日食俗里面,春节食俗是最讲究的。另外,还有其他一些节日食俗,如元宵节时吃汤圆、清明节时吃鸡蛋、端午节时吃粽子、腊八节时喝腊八粥等等。这些节日食俗与其他地区没有明显的区别,这里我们就不再展开一一叙述了。
      
      三、祭祀食俗
      
      汉族地区的人具有祖先崇拜的观念,因而祭祀就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无论是在日常食俗中还是在节日食俗中都含有一定的祭祀内容。尤其是节日食俗中,很多都是与祭祀有关的。例如春节,春节期间的“烧纸钱”、“焚香”、“发�子”都带有祭祀的色彩,但最具代表性的则是除夕下午的“摆供桌”。所谓“摆供桌”,顾名思义,就是将用于祭拜列祖列宗、天地神灵的供桌预先摆设好,一般被安置在堂屋正北位。供桌要擦洗干净,铺上一张红色的对联纸,然后将家谱取出,面南悬挂在供桌上方北面的墙上,两面配有对联。同时,将祭祀专用的器具,如碗、盘、碟、酒具、茶盅、香炉、烛台之类一一擦拭干净,等主妇把菜肴、饭食等一些专用的供品做好后,男主人按次序将其摆放。摆放的次序由里向外依次是:第一行:中间是一块四方形年糕,两边分别摆四双筷子;第二行:六个小盘,分别摆放瓜子、花生、糖果、苹果、梨、点心;第三行:中间摆一整条生的大鲤鱼,两边分别放两个小碗,盛祭祀用的小菜,如炸豆腐、炸小黄花鱼(一般两条)、熟粉丝、小青菜等等;最前面正中央是香炉,两边分别摆放烟和酒(祭祀时把酒洒在地上)。
      春节时人们用如此丰盛的食品祭祀神灵祖先,一方面是感谢他们给予人类的恩赐,另一方面是祈求新的一年吉祥幸福安康。在其他的一些节日中,如清明节扫墓时,准备一些菜肴到坟前祭奠;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也带有一定的祭祀色彩。
      
      四、待客食俗
      
      中国人自古就有热情好客的传统美德。每当客人来访,都会全力的招待客人,让客人吃好。我们当地走亲访友多是以便宴招待,多数是上午去下午归,主人家待客以午餐为主,当然也有晚饭后才归的。当有客人到来时,如果是男客人,则首先泡茶和敬烟来招待,如果是女客人,则用瓜子和糖果来招待。到晌午时,一般由女主人准备饭菜,男主人陪客人。菜肴的数量和上菜顺序也比较讲究。菜肴样数讲究偶数,且一般要多于客人数,比如有三个客人,那么最好的就是准备四个或六个菜。另外,上菜的顺序是先凉菜后热菜,通常各半。大一些的宴席,通常要有整鸡、整鱼,而且鱼一般是最后上,鱼头要对着主客。吃菜也讲究,主客不动筷子,其他人不能先动筷。酒菜、饭菜不分,最后上馒头或面条。
      待客时酒是不可缺少的。做客时,主人总要拿出酒来,边喝酒边交谈。饮酒也是有规矩的,首先要由男主人“带酒”(即带领大家喝酒,什么时候喝、喝多少都有带酒人说了算,大家都要听从),一般是带三个酒,然后大家再自由敬酒,互相劝酒,最后所有人一起干杯(俗称“喝全家福”),然后上馒头或面条,大家吃饭,酒宴结束。
      待客食俗不仅仅指吃饭,主要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因此烟、酒、糖、茶也是待客食俗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五、特殊食俗
      
      由于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原因,许多地方有非常特殊的食俗。例如我们家乡有“下汤”(民间俗称)这一说,即在生小孩的第三天,邻里、亲戚要去祝贺、送鸡蛋(数量不限),得子的家里举办宴席,招待大家。
      总之,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饮食习俗,这构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对于了解我国的文化是十分重要的,这是我们每一个学习民族学的人首先要掌握的。
      
      参考文献
       [1]叶涛.中国民俗大系――山东民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2]陈诏.中国馔食文化[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3]杜莉,姚辉.中国饮食文化[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
       [4]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5]崔明霞,杜全忠.中华年节[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岳雪莲(1982- ),女,山东潍坊人,中南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

    推荐访问:山东 民俗 饮食 话说山东饮食民俗 春节话说民俗七十二位全神 72位全神图带名字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