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基于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与实践|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时间:2019-05-20 03:33:1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文章借签国家示范建设平台,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进行“2121”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探索出一种新的培养模式,并对多届学生进行实践,都取得较好的成效,通过不断改进、完善后在其他多个专业进行推广。文章阐述了“2121”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在国内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对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2121;培养模式;改革;体验式;顶岗实习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8-0004-02
      0 引言
      近年来,电子行业迅速发展,电子技术日新月异。对电子类专业高职毕业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现在高职学生存在着对社会期望值过高,自身定位不准,加之缺乏对行业、企业的了解,动手能力不强,严重缺乏就业竞争力。如何适应行业需求而将高职教育办出质量,富有特色并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呢,关键还得改革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项目为契机,根据区域特点以及行业需求,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作为省级重点专业的发展状况,采用了“2121”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并进行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大大提升了学生就业竞争力。
      1 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
      1.1 改革的基本思路
      要实施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改革,必须按照“专业融入产业、规格服从岗位、教学贴近生产、管理瞄准企业”的要求,实现“培养方案校企共商,资源优势校企共享,实践教学校企共管,招生就业校企共定”的改革思路。实行“一条主线、两个融合、三个平台、四项要求”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即以培养学生高素质综合职业岗位能力这一主线;坚持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这两个融合;着力打造人文素质平台、专业基础平台、职业技术三个平台;满足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评价以多维立体为重点、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数证并发、教师具备综合素质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这四项要求。最终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
      1.2 改革的具体措施
      采用“2121”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以学期按能力递进的形式进行培养。即第一学年2个学期在学校进行公共理论、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学生掌握基础技能和专业基本技能;第二学年上期1个学期在企业进行“体验式”实习,学生掌握专业基本技能,了解专业核心能力;第二学年下期和第三学年上期2个学期在校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掌握专业核心能力;第三学年下期1个学期在企业“顶岗”实习,进行专业综合能力培养。使毕业学生由操作型、技能型向智能型、技术型转化,甚至向高层次、复合型、综合性、多样性发展。争取由“制造”型人才向“智造”型人才转变。
      2 课程体系的构建
      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必须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建立与职业岗位(群)能力相适应,在教学内容上能够紧跟现代电子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具有提高综合素质、继续发展基础、“2121”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
      深入到电子行业、企业调研,与企业专家合作确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毕业学生主要从事电子电器制造企业生产第一线的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工艺管理、产品检测、质量控制、产品设计等职业岗位,因此必须构建以实现这些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的“2121”工学交替的课程新体系。
      按照专业职业能力要求,确定支撑这些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能力培养由《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电子产品生产操作与维护》核心课程支撑;生产工艺管理能力由《电子产品工艺与质量管理》核心课程支撑;电子产品检测能力由《电子产品检测技术》、《传感器应用》核心课程支撑;电子产品质量控制能力由《电子产品工艺与质量管理》、《电子产品检测技术》核心课程支撑;电子产品设计能力由《单片机技术与应用》、《EDA技术应用》核心课程支撑。为了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了解和接触企业,感受企业文化,课程体系中第1学期安排了1周的企业“认识”实习,第3学期是“体验式”实习,第6学期为“顶岗”实习。这样,打破了传统的培养模式,构建“2121”工学交替新模式,在学生和企业间建立“无障碍通道”,从而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
      为了保障“2121”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改革的顺利实施,学院领导非常重视,采取了如下措施:聘请企业专家和学院教师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保证方案能有效实施;学院与海尔智能电子有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英业达有限公司、广达集团、惠普有限公司等80多家企业签订了互惠互利的校外实习基地协议;把“2121”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改革列为重点课题,作为国家示范建设重点支持项目;制定了“2121”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改革的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学院与实习企业、系部与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与每个学生签订实习协议,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实习前召开动员大会,强调工学交替是高职教育的重要途径,强调实训期间的各项注意事项,尤其是安全问题;先采用小班试点,改进完善后推广。
      我院对2007级应用电子技术专业40名学生进行试点,安排到海尔智能电子有限公司,从2008年7月实习到2009年2月春节放假。企业为全部实习学生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学生与员工同工同酬,缓解贫困家庭学生的经济困难。通过校企协商,学院安排3名教师,企业安排3名技术人员,对实习进行总体指导。将学生安排在不同岗位,在每个岗位上安排指导师傅。企业根据实习大纲要求,安排实习内容:①仪器设备的使用;②焊接技术的掌握;③产品装配技术的熟悉;④产品调试技术训练;⑤产品整机测试;⑥周边设备使用。把培养方案中《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电子产品工艺与质量管理》核心课程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教学。指导教师每天填写工作日志,学生填写实习日志。企业还组织学生参加技能比赛,对获奖学生给予荣誉证书和物质奖励。一半以上的学生因表现突出,与这部分同学签订了“预就业”协议,被企业当作“储备干部”。学生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下进行操作,指导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一起现场指导,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深化教学改革,较好地体现了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深度融合”,达到了学生的培养和企业用人的无缝衔接。实习结束,得到企业高度评价,由校企双方指导教师共同对实习学生进行成绩评定,全部合格,且二分之一以上获得优秀,全部获得由学院与企业共同签发的“企业工作经历证书”。2008级、2009级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分别安排在富士康科技集团和英业达有限公司实习,都取得良好效果。   4 培养模式改革的成效
      通过“2121”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改革,加深了校企双方融合的力度,提高学院的办学质量,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社会的一致认同,致使这种培养模式得到有效推广。
      4.1 成功探索出“2121”工学交替培养新模式,是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迫切需求。经过完善后成功推广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多个专业。
      4.2 加大了企业与学院融合的力度,为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提供有力保障。通过对多届学生实施“2121”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改革后,企业更加了解学院,熟悉了学生,都愿意与学院合作,实现双赢。上海创洋电子有限公司、海尔智能电子有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英业达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愿意与学院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展课题研究以及新产品开发,分享到学院的人才、技术、信息优势,得到学院的智力支持。上海创洋电子有限公司愿出资三百多万元在学院建一条电子产品生产线。成都豪运置业有限公司投入300万元在学院设立“志伟励志奖学金”,同时还选派主管、工程技术人员到学院给学生授课,进行企业文化,安全知识、技术岗位技能的培训。实现企业资源与学院资源的有机整合。为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4.3 通过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来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通过“2121”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改革,学生在企业“认识”实习的基础上,再安排在企业进行1个学期的“体验式”实习,经过实习锻炼、磨合后,企业把优秀学生当作“储备干部”,与一半以上实习学生在自愿的原则下提前签署了就业意向协议,实行“预就业”,再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其余学生因“企业工作经历证书”而受到众多企业青睐,学生起薪比原来提高了三分之一。这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质量。
      4.4 通过提高培养质量,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2121”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改革,让学生毕业前接近企业环境,接受职业熏陶,从而了解企业工作的“现场性”、“操作性”、“艰苦性”和“特殊性”等,知道了电子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针对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情况,让学生选择自己工作需要的、感兴趣的课程或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大大提高了培养质量。通过“认识”实习、“体验式”实习和“顶岗”实习,最终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这部分学生社会美誉度很高,不少学生已得到企业重用。
      5 培养模式的改进措施
      高职高专“2121”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改革是国家示范建设教学改革项目的一种探索,需要不断完善。
      5.1 “2121”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是一种探索,个别家长和学生不够理解,需要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要进行“2121”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教育,让全体教师和企业人员积极参与“2121”工学交替培养方案的研究,让学生和家长体会到“2121”工学交替培养方案的优越性和学校改革目的,否则,就会造成学生和家长对学校改革有意见,不利于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
      5.2 “2121”工学交替模式中的“2”和“1”不完全是时间概念,实质上是四个能力层次的递进。从基础技能、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核心技能到专业综合技能的有效延伸。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教育资源,让学生在真实的工程环境和素质教育环境中学习做事做人的本领,真刀真枪地锤炼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有序的完成培养任务,形成独具特色的技能培训体系,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
      5.3 校企合作要互惠互利。企业利用高校师资力量,为企业员工提供专业能力培训,开办培训班。利用高校智力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人才、技术、信息咨询等服务,甚至联合开发新课题,校企专家共同研究和攻克技术难题,为企业排忧解难,创造效益。企业为学校提供真实的实训环境,可与学院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同确定招生数量,共同完成人才培养。
      5.4 指导教师要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特别是实习之初,因作息时间、生活方式、环境条件等的变化,部分学生可能不想坚持。这时就特别需要指导教师的鼓励,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管理尽量人性化,让他们坚持到底,保证“2121”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改革能顺利实施。
      总之,“2121”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改革是一种探索性工作,通过实践后不但提高了培养质量,还大大提升了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当然,工学交替还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协调,需要与企业更深的融合,进一步地完善,并不断加以推广,实行完善中推广,在推广中完善,从而使我国高职教育质量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朱尧兴.职业教育应关注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J].价值工程,2012(1).
      [2]陈俊,杨普国,赵亚芳.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探索[J].价值工程,2011(2).
      [3]李秋菊.示范建设背景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0(9).
      [4]解万玉.工学人才培养模式再认识[J].中国成人教育,2011(1).
      [5]陈玉明,洪耀球,黄顺发,刘浪.高职高专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20).
      [6]蔡炎斌.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2).
      [7]王安福.高职电子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勋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
      [8]杨静.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现代职业教育,2011.(16).

    推荐访问:工学 交替 培养模式 实践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