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从城市新闻到城市读本|城市读本

    时间:2019-05-06 03:21:4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作为报纸内容市场的有效组成部分,版面内容的构成与呈现方式直接影响传播的效果,是以实现稿件新闻效应为目的?还是以满足或引领读者需求为目的?南方都市报从2008年8月起,地方新闻版陆续改版为“城市读本”。从“新闻”到“读本”,其变化的价值不仅在于概念的替换,更在于全方位服务读者理念的确立。理念决定形态,内容制约形式,在此基础上,南方都市报从文本写作到版面编排设计,从产品定位到策划思路,从对新闻版块的重组到对城市面貌的描摹手段,都有较大的变化。此中变化非止于一端,这里仅举几处,与业内同行共同探讨。
      版面内容:全方位融入市民的生活体验
      城市读本限定了新闻产品产生和传播的定位和区域人群,即立足本土、服务市民。因此,文本内容不仅限于以往以新闻事件的动态报道为主的范畴,而是要呈现具有对城市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最深切的体察和把握,能融入城市特有的思维、思想和趣味,融入本土固有的人情、人群和人文的内容。
      从城市读本的版面设置来看,在保留传统的时政、社会、民生、商业、人物等版面内容的同时,不少版面的设置更具有珠三角城市特色。譬如,“连城”版——反映珠三角城际之间市民的跨城活动;“镇街”版——辐射珠三角三级市场的实践;“社区版”——打造城市化进程中新的受众形态;“体验”版,视角投向东莞这个行业生态最多元的区域,将工业社会里的隐秘细节呈现,剖析城市万象;“面孔”版,表现城市人群的多样性丰富性,不仅关注大人物,同时关注那些在命运中沉浮,在抗争中彰显人性力量的小人物;“讣闻”版,以人性化的笔调,去写出生者对死者的悼念和惋惜等等。这些版面定位即在于追求原汁原味的生活新闻,与以突发新闻、时政要闻为代表的传统新闻取向有明显不同。版面与栏目的设置,为采编内容的呈现筑好了巢,全面反映出城市生活化议题的不同方面,从而为丰富了文本的表现方式奠定了基础。
      头条策划:抓由头把新闻做深做透
      “头条”版是最能体现城市读本特色的版面之一, “头条”相当于一般杂志的“封面报道”。但由于其存在于日报,它又有不同于“封面报道”的一些特点。其一,由于日报所必须的时效性特点,一些突发事件的“头条”报道策划与执行必须快速迅捷;其二,“头条”可以由突发事件触发,但它必须走向深入,或者补充大量幕后信息,或者调查深层原因,或者以此为起点,做举一反三式报道,把相关题材做透。这样,一些策划报道往往可以利用每日出报的特点,做成连续性报道;其三,地方读本对可以预判的重大时政和事件报道,比杂志的“封面报道”更具有地利之便,能很快接上地气,挖掘其丰厚的历史人文积淀。
      在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提出建“农民工博物馆”这一构想后,广州率先响应。2011年7月5日,广州市政府成立农民工博物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在广州市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城中村,按照“修旧如旧,建新如故”的原则保留其原貌,并研究建设一个农民工博物馆。南都广州读本随即做了一个“头条版”,对这一重要消息放大处理。内容包括主消息,广州市区城中村名单,城中村干部反应,网友反应等。
      如果说上述头条版还属于一个日报的对当日新闻的正常反应的话,那么,自7月12日起推出的“农民工博物馆选址”连续报道,则体现出读本重深透重积淀的策划思路。该报道以“选址”为契机,推而广之,将目光投向闻名遐迩的多个城中村。系列报道以《三元里,广州打工的起点》打头,其开篇语说:“广东作为广大农民工辛勤劳作的受惠者,承担建设这一具有文化价值和公益价值的独特博物馆,是表示感恩的最好方式。在广州上百个城中村中,选择保留哪个城中村?这个农民工博物馆又该建在哪里?从今天开始,南都将推出系列报道,诚邀广大市民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该策划每期以两个版的规模做透一个城中村,通过记者调研观察、查询史料,通过对话村干部及村中走出的年轻人,通过专家学者评议,以充满人文色彩的笔调立体展示城中村的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变迁史,尤其着重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村容村貌、村民心态的急骤变化。这一系列报道已引起不少见证城中村变迁的村民与外来者的共鸣。
      呈现文本:多角度强化读本的阅读体验
      在改版之初,城市读本即对采编人员提出明确要求:强化报纸作为本土文化的传播者角色,提供优秀的可赏鉴的新闻读本、人文读本和思想读本,体现文字产品的赏鉴阅读价值。其实,城市读本面对更多的是日常新闻报道。传统的新闻写作常追求朴实无华,直来直去,一目了然。“城市读本”这一概念的提出,则试图让记者在写作上精心打磨,创造出文采斐然、曲折有致、摇曳生姿的文本,一句话,就是要让读者能够读下去。
      例一:
      天上掉下个馅饼,这么美的事情谁都想碰到,不过,住在罗湖区莲塘街道聚宝华府的宫女士还真遇到了。前天买菜回家,竟然发现购物袋里多了一袋子钱,她怎么也想不明白钱是谁放进去的,而两次被偷的经历也让她忐忑不安起来。(2011年3月14日《以前是被偷钱 现在是被塞钱》作者:陈思福)
      这一导语,悬念迭出,天上掉下来钱,哪里来的?谁放的?一串串问号需要从新闻中去找。优秀的导语,一定是能够吸引读者仔细去阅读新闻的导语,这条导语做到了,在轻松的烟火气中,同样也有欲罢不能。
      例二:
      空荡荡的操场、寂静的公寓楼、厨房里未开封的冰柜———叽叽喳喳的新生到广州军训去了,南科大启动校区昨日又恢复了往日平静。这所隐藏在深圳大学城角落里的大学,目前只有四栋楼和45名学生;但在一墙之外,她已经掀起全国范围的舆论风暴。(2011年3月2日《一座45名学生的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开学侧记》作者:庄树雄 刘荣 田恬)
      导语抓住现场主要细节点出事件重点。描摹现场,营造出气氛。最后一句话笔锋一转,凸显文本张力。
      城市读本对日常写作的高要求,磨砺出一批优质记者。这种历练往往化为一种习惯,在更高级更庄严的场合,也会有不俗表现。2010年3月14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闭幕,何厚铧被增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在刊发新华社消息稿之外,还刊发了记者陈良军撰写的特写。该文具有很强的现场感,文字形神兼备,落拓不羁,显示了粤澳一体化下一名广东记者对何厚铧的熟稔。
      该特写从他55岁生日这一特殊的时间节点谈起,寥寥几笔,白描了何厚铧当选的那一刻的神态动作:“贾庆林发出邀请。何厚铧起身,从台下走到台上,鞠躬,然后就座于主席台前排。”旋即转入他年初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时,澳门民众的热烈反应。再回到会场,实录增补其为全国政协副主席表决的过程;然后一句话交待出这一当选对其个人的价值与意义:“这位出生于澳门、求学于海外,又回到澳门任职的特区前行政长官,将他的政治步伐迈出了‘弹丸之地’澳门,走进了北京这个更大的舞台。”文末,一笔交待完他与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互动,重点聚焦了他与香港前特首董建华相互致意——这是表明其身份定位的不可或缺一笔:“最后上前致贺的是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前特首董建华。两位头发花白的前特首紧紧相拥。十几年前,他们分别带领着回归后的香港和澳门,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岁月。如今两人又身负一样的职务,站在了同一个舞台上。”
      这一会议特写,以现场人物为焦点,以会议表决过程为经纬,以他在澳门的经历来穿插,回旋往复,虚实结合,形成了一个氛围浓郁的现场特写,有文采有情怀,透射出与传统新闻写作迥异的清新文风。
      从城市新闻改版为城市读本,这是一个立体的全面的改革,也是一次仍在进行的实验。自2008年8月改版读本以来,城市板块经历了多次版面与栏目的调整。比如,广州读本最初曾设“24小时”版,以时间为轴,记录全天新闻大事。后因与读本封面导读内容容易重复,被淘汰出局。比如,随着微博的兴起,获取精要而有趣的信息非常便捷,佛山、东莞等读本均增设了“围观”版,以应对资讯格局之变。正是这些争议与微调,在证明着城市读本在创新路上奋力前行。
      (作者南方都市报要闻部副主任)

    推荐访问:城市 读本 闻到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