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中共二大代表名单研究述评]一大13名代表名单

    时间:2019-04-01 03:11:0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本文系统梳理中共二大代表名单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认为研究经历了“20人说”、 “12人说”、“主流认证”与“多家争鸣”等阶段,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解决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中共二大;代表名单;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 D2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2)07-0030-04
      学界对于中共二大的研究近几年来虽有较大进展,但仍有许多不清楚的地方,代表人数及名单至今仍存争议,就是其中之一。本文通过系统梳理中共二大代表名单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试图回答争议问题,并诚望能对今后的中共二大代表名单研究有所裨益。
      一、中共二大代表名单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922年7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共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立足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现实,通过一系列纲领性决议,确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第一次明确地向中国人民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实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认识的一次重大飞跃,不仅在党的历史上,而且在中国现代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然而遗憾的是,由于时况限制,如此重要的会议却未能留下参会代表的确切名单,以致随着时间推移,逐渐积淀为中共二大研究中一个难解的课题。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二大代表名单研究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如下阶段:
      (一)“20人说”。与中国共产党历史在20世纪上半叶国内还少有史家问鼎不同,从20世纪20年代起,苏联部分关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共产国际工作人员与学者,就撰写了一批概论性研究文章与著作,如纳乌莫夫(化名卡拉切夫)的《中国共产党历史概述》,舒米亚茨基的《中国共青团和共产党史略》,米夫的《紧急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和《英勇奋斗十五年》等。这些著述虽因当时联共(布)党内政治斗争及写作主体对中国革命实际了解不够等局限,论述的客观性、准确性难免受到影响,但由于写作时间与那段历史切近,又多有中国早期革命者从旁相助,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因较高的史料价值成为中共早期历史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其中,1926年的《中国共产党的初期革命活动》、1936年的《英勇奋斗十五年》等,普遍认为出席中共二大的代表人数为20人(未列具体名单)。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国内党史研究尚处文献征集、整理阶段,加上苏联“老大哥”的地位,关于中共二大代表的表述,就基本沿用了上述苏联学者的“20人说”,对具体代表名单,也未作探讨。
      (二)“12人说”。20世纪50年代初,在整理由上海运到北京的“中央文库”档案文献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了一份中共六大时期手写、未署名的《中共历次大会代表和党员数量增加及其成分比例表》(以下简称中共六大统计表)。该文件是1928年在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的代表,对之前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情况的回忆和整理。据其记载,出席中共二大的代表共有12人,分别是陈独秀、张国焘、李达、杨明斋、罗章龙、王尽美、许白昊、毛泽东、蔡和森、谭平山、李震瀛、施存统。①这份名单出现后,因其回忆、整理者多为早期中共领导人和中共二大亲历者,又具年代优势,因而当时学界普遍认为可信度高,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相当一部分党史、革命史著作、文章,包括一些有影响的史学家的著作、文章,多持此说”[1]。
      在1957年后苏联归还中国的共产国际档案中,发现了至今唯一一份涉及中共二大代表的原始文献:《关于我们党的组织问题(补充报告)》。该文献分俄、英文两版。俄文原稿未注明作者和时间,译者据内容判定为1922年冬[2];英文版注明时间为1922年12月9日,尚存于莫斯科档案馆,“应该是以陈独秀为团长的、参加共产国际第四次大会(1922年11-12月)的中共代表团提交给共产国际的”[3]。报告提到:“一九二二年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七个地区(上海、北京、山东、湖北、湖南、广州)的七个代表,每个地区各一人。”[4](原稿此处少一地区,且未记载具体姓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一直存疑的中共二大代表名单问题,重新开启了研究之路。1980年,《党史研究》第5期刊载了邵维正、徐世华的《“二大”的召开和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一文,文中指出出席中共二大的代表应为陈独秀、张国焘、李达、高君宇、王尽美、邓恩铭、蔡和森、项英、施存统、邓中夏、向警予、张太雷等12人。这份名单确定的具体依据与考证,见于1981年《历史研究》第2期刊发的徐世华《关于中共二大代表和中央委员名单的考证》一文。由于该文广览最新文献资料,考证细致,分析推理到位,研究成果迅速为20世纪80至90年代大多数党史著作所采纳。
      但是,1983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汇编——领导机构沿革和成员名录》(王健英著)一书,作为中共组织史沿革的代表作,却未引用上述名单,而是“根据传记、简历及各种回忆录”,断定12名正式代表为“陈独秀、张国焘、李达、项英、蔡和森、邓中夏、高君宇、施存统、李震瀛、杨明斋、王尽美、陈望道”,并提出“邓培、向警予(女)、张太雷、邓恩铭、林育南等”为大会列席代表(原文注:“湖南代表毛泽东因未找到会场未能参加;北京代表李大钊因事未到,会后来上海。需查实。”)1995年,该书增订本又将原12人名单中的杨明斋改为列席代表,增补谭平山为正式代表(未注明修改依据)。
      (三) “主流认证”与“多家争鸣”。2000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联合编纂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1921-1997)》正式出版。书中提出中共二大代表为12名,分别是“上海代表杨明斋,北京代表罗章龙,山东代表王尽美,湖北代表许白昊,湖南代表蔡和森,广州代表谭平山,中央局委员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代表李震瀛,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局代表施存统”(原文注:其中代表名单缺1人)(以下简称“组织史名单”)。该书虽注明判断依据为“英译文《关于我们党的组织问题(补充报告)》(1922年12月9日)、中共六大《中共历次大会代表和党员数量增加及其成分比例表》”,但明显也是对之前中共二大代表名单研究成果的又一次重新甄别与认证。

    推荐访问:述评 中共 名单 代表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