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新课程改革考点_略论部分考点与新课程的矛盾

    时间:2019-02-07 03:29:5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高考模式的创新过程中,考试大纲中部分考点的滞后性、重复性、不确切性与新课程出现了明显的矛盾,本文就此矛盾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关键词: 新课程 考点 矛盾
      
      广东省的高考改革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从1999年始实施的“3+X+大综合”(政、史、地、理、化、生)模式到现在的“3+文(理)综合”模式,十几年的高考改革之路在探索中不断前行,在前行中不断创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思想政治》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思政新课程・人教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思想政治部分(以下简称《广东考纲・政治》)也几经修改。至2011年,广东高考的选拔性、公平性更加突出,高考模式与新课标、新课程的要求结合更加密切,《广东考纲・政治》“考核的目标和要求”更加凸显,充分体现出广东推行素质教育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我发现,2011年的《广东考纲・政治》)中的有些“考点”与新课程却存在着矛盾,以下就此“矛盾”谈谈看法。
      一、部分考点的“滞后性”与新课程的矛盾
      《广东考纲・政治》考试内容共有四个必修模块和一个选修模块。《思政新课程・人教版》经过了多次修改补充,有些内容在教材上的表述已经不存在。但是,在《广东考纲・政治》中的有些考点仍然保留着,如《经济生活》中的“负税人”、“中国商业银行体系”,《政治生活》中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等等。这些滞后性考点的存在,一是与《广东考纲・政治》的“命题的指导思想”存在冲突。《广东考纲・政治》命题指导思想要求“试题应适应于使用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如果教科书中已经不存在某些考点的描述,考生就很难调动和运用“知识库”中的相关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二是与《广东考纲・政治》的“考核目标与要求”不相符合。“考核目标与要求”之2要求“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既然知识库中已经不存在这样的知识,考生如何检索和选用呢?“考核目标与要求”之3要求“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既然有些考点在教科书中已经不存在,考生如何描述呢?三是增加了高考复习的难度。考纲中存在的这些滞后性的考点在教科书中已经删除,如果继续保留在考纲中,就给高三的复习增加了难度。这是因为高三的教学目标是既定的,课时多少是一定的,而且必须依据考试大纲进行复习,如果考纲中保留这些考点,就必须复习。每一届高三复习这些考点时,老师们都感到非常困惑。如果在考纲中继续保留,它们就会像“鸡肋”一样,师生为了高考“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因此,我认为,这些滞后性的考点应该删掉。
      二、部分考点的“重复性”与新课程的矛盾
      在《广东考纲・政治》中,对所考的必修内容所占比例均有所规定,其中《生活与哲学》占28%,《经济生活》占27%,《文化生活》占18%,《政治生活》占27%。《政治生活》除了包括本册书的4个单元外,还包含“国家与国际组织*”选修内容。显然考纲规定《政治生活》所占27%包含了选修3的比例在内,至于占多大的比例,考纲中没有明确标明。由于选修3课程的某些内容和必修2的某些内容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内容是对必修2的有关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因此选修3在考纲中列出的某些考点与必修2《政治生活》难免会出现重复,而且有些“考点”的表述是一样的,如“国际组织”,“联合国”,必修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选修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等等。因为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在内容的阐述上毕竟是不同的,如考点“国际组织”,在其分类上,必修课程划分为两类,而选修课程划分为三类;再如“联合国”的作用,必修课程描述为:“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联合国也有其局限性。”而选修课程在表述上用了四个自然段,简而言之为:“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文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联合国作为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联合国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建立了一套机构,……做出了积极贡献;联合国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是……有效平台……”同样一个考点,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在内容描述上却不相同,如果考题设问限制为“运用联合国作用”的知识回答问题,考生在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等能力要求上就会犯难,用必修内容还是用选修内容回答?若考生用必修内容回答,而考试参考答案按照选修内容制定,那么就吃亏了。诚然,高考复习需要整合知识,需要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也需要区分有关易混淆的知识。但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将基础知识整合得再好,最终要调动和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学生记忆性特征,重复性考点无形中增加了学生记忆的难度,识记不住,怎样调动和运用知识呢?考点的重复出现,让大多数高三学生感觉到复习更加杂乱,困难加重。我认为,选修与必修的考点在考纲中只要标明一个即可,无需重复列出,对重复性的考点应该整合。
      三、部分考点的“不确切性”与新课程的矛盾
      《广东考纲・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发展生产的意义”等考点。其中“均衡价格”,在教科书中没有明确的表述,复习该考点时,要查阅很多资料,要给学生进行补充,补充的难度和深度新课程、新课标均没有要求和目标,学生只有瞪大眼睛硬着头皮听课,不听课不行,考试要考。这既增加了课时量,又增加了学生负担,更有悖于素质教育的理念。因此,该考点应该表述为“影响价格的因素”。关于“发展生产的意义”,该考点提法与新课程教科书中的题目“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提法不一致,该题目具体内容在教科书中描述为:“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参看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思想政治》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30页第1自然段)只有大力发展生产,才能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讲,该考点表述应该有一定的道理。但我认为:“生产”不能等同于“生产力”。生产是指人类从事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动和过程,包括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和人自身的生育,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1卷第1章中将这三种生产分别称为“自己生命的生产”,“他人生命的生产”,“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生产力是人类运用各类专业科学工程技术,制造和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产品,满足自身生存和生活的能力。很明显,生产强调“活动和过程“,生产力强调“能力”。因此“发展生产的意义”考点应该更加准确。我认为考点“发展生产的意义”更改为“发展生产力的意义”更为妥当。
      《广东考纲・政治》《生活与哲学》中的“意识的内容与形式”这个考点,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在“意识的形式”理解上会产生疑惑。新课程讲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时分析了生物的反应形式、高级动物的心理活动,而这些都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并未谈及“意识的形式”。新课程没有真正涉及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的反映形式和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的反映形式,复习时难免增加难度,与新课标理念严重相冲突。因此,我认为,“意识的形式”考点应该更加清晰。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1必修《经济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3,第4版.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2必修《政治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3,第4版.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4必修《生活与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3,第3版.
      [4]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选修3《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4,第3版.
      [5]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思想政治部分/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
      [6]百度搜索“百度百科名片”.

    推荐访问:略论 考点 新课程 矛盾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