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如何培养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9-02-02 03:26:1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历史是中学生必修课。要使学生学好历史、考好历史,教师必须注意平时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是学习、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它主要包括记忆、理解、分析和应变能力。平时注意培养记忆、理解、分析和应变能力,考试时学生就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
      一、记忆能力的培养
      历史教材中有大量的知识需要记忆,而学生往往反映“记不住”。我采取以下方法使学生少花些时间多记一些知识。
      1.分散记忆法。学生往往把某一段教材一次性背上七八遍或十几遍,当时记住了,过几个月差不多就忘光了。我要求学生分开进行学习:当天看一遍,一周复习一次,一月重复一次,考试前巩固一次。总费时少,而记忆的知识多。
      2.趣味记忆法。我传授一些,也要求学生自己创造一些。如清朝先后有12个皇帝,时间跨古代近代两段,学生往往理不清顺序,我要求学生记“努皇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押韵上口,学生念一两遍就能记住。
      3.记忆纲要。先把大量内容归纳为纲要,使用时由纲要再扩展为详细内容。记忆纲要也易于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如康有为的活动,归纳为“上书、变法、保皇、复古、复辟”5个词,反映出康有为历史活动的演变过程。
      二、理解能力的培养
      理解能力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能力之一,理解不了也就难以应用。我在教学中注重讲清基本的历史概念和史学理论,同时注意各学科知识间的渗透,引导学生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分析思考,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首先,教师讲清基本概念。如在讲授君主制、民主制、共和制、君主立宪制;民主革命、民族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论述、叙述、评述、分析;改革、变革、沿革等基本概念时,就必须将其内涵讲清。世纪,前后中期,×届×中会议,×大,×届人大等也要同样讲清。平时应该让学生区分历史概念的内涵,如试题里要求回答某一历史事件的后果,就要指导学生分析后果与结果、成果的不同。并且在具体问题的指导下,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
      其次,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史学理论。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给学生讲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个性与共性,原则与策略,必然与偶然等的辩证关系。像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尺度,人民和英雄人物的作用,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教师应该在举例说明后,让学生举同类例子加以说明,以巩固基本理论。
      再次,引导学生将各学科知识互相渗透,以促进历史课的学习。现代的考试是大文科和大理科的考查,一科试题也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语文课本中大部分课文,如《五人墓碑记》、《改造我们的学习》、《最后一课》、《母亲》等都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相关知识的理解。历史学科也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其他学科知识恰当灵活地运用到历史学习中来。
      最后,前后知识联系、贯通。如中国古代史中介绍战国时中原地区可购到东南西北各方的出产品,引导学生不能孤立死背,而要前联(春秋战国经济发展、交流增多)、后联(为秦统一奠定经济基础――统一市场初步形成)。
      三、分析能力的培养
      学好考好历史,分析能力是相当重要的。学生往往不会分析,或无从下手,或东拉西扯不切中要害。我在平日教学中主要从历史地分析、阶级分析法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首先,要求学生历史地看问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评价人和事。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用现在的标准衡量历史事物,就难以得出正确结论。用现在“打破大锅饭”,反对绝对平均的经济标准去衡量洪秀全的绝对平分土地和产品的主张当然不行。
      其次,采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这里并不是套用“极左”时期的“阶级斗争为纲”,而是引导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即注意人民性问题。例如,隋炀帝奢侈腐化,滥用民力就应否定,而主持开凿大运河,派人去西域和台湾就应肯定。
      最后,引导学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历史材料就得看出处、提示语,看懂材料的时间、地点、类别和具体要素,充分提取有效信息。如,马克思《资产阶级和反革命》中有:“1648年的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不认真分析就会在理解上出现偏差,误认为“1648年革命不是英国革命”,而实际上正是英国革命。马克思的意思是强调英国、法国革命的重大影响。
      四、应变能力的培养
      试题千变万化,学生的应变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能力)相当重要。我在平日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首先,培养学生扩散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多思考相关问题。如: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我引导学生思考当时国际形势、共产国际七大、国内形势、影响及国共二次合作形成等。
      其次,一题多用,即把一个题当几个题用。例如:(选择题)19世纪晚期,郑观应的代表作品是什么?A.《变法通议》B.《盛世危言》C.《革命军》D.《孔子改制考》,学生一般做练习答出B就结束了。我要求学生思考:A、C、D三项是谁的作品,内容是什么?与郑观应成就相似的还有谁?训练举一反三的能力。
      再次,培养学生审题能力。要求学生确定所给试题的时间、地点、人物、类别(政治、经济、文化或原因、性质、影响等),答题技术性要求(如对比、分析、归纳、叙述、引用原文等),教师加以补充。经常练习,培养学生的解题技能,提高学生审清题意的能力。即使不会回答,也不浪费时间;若乱答一气,一分不得,却花了不少时间。
      第四,培养逆向思维能力。如证明书上所给的结论。书上有“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面目就焕然一新了”。引导学生思考:“革命面目新在何处?能否用中共成立前后各30年的史实证明?”“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你又如何证明?”
      最后,引导学生注意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以提高理论结合实际和应变能力。如当前的经济改革、统一台湾、多极发展、民族问题、科技文化发展等都应注意。学生平时注意了这些问题,考试中遇到相关试题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回答。
      总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引导学生用科学的历史理论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挖掘隐性历史知识及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必然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推荐访问:中学生 思维能力 培养 历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