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浅谈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时间:2019-01-26 03:41:3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有人说:“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文盲,而是不会阅读的人。”由此可见阅读能力之重要,因此,必须强化阅读教学,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语文素质,使学生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关键词】阅读能力 阅读习惯 阅读兴趣 阅读方法 语感 第二课堂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教育改革也在逐步深入,面对信息如海、书籍如山、新知识层出不穷的时代,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必须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
      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即阅读)和传递信息(即写作)的能力。大部分学生收集信息能力比较差,不完全具备传递信息的必要条件。对此,我认为应该把过去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传递信息的方式改为以学生为主收集和传递信息的方法。这样就能把教学重点由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培养。从现代信息论观点看,这种能力的提高,即阅读能力的提高。
      阅读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提高阅读效率,即单位时间内的阅读量和对所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据此,美国阅读学家G•R施道博士提出了一个检查阅读效率的公式:阅读效率(E)=每分钟所阅读词数(R)×阅读后答对的问题数与受试问题数之比(C)。因此,阅读的效率,至少有两个因素,即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率。他认为在保证理解达80%左右的情况下,尽量提高速度,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根本途径。
      然而大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比较低,要想达到80%的理解率,则必须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花大力气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培养阅读习惯,激发阅读兴趣。乌申期基说:“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叶圣陶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习惯出能力是有识之士早已达成的共识。因此,教师首先应致力于良好习惯的培养。诸如有目的地进行阅读的习惯、查找工具书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有意质疑的习惯、积累阅读材料和记笔记的习惯、背诵古诗文及课文精彩段落的习惯等等。
      为了很好地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我在所教的班级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利用早读时间要求诵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求学生在朗读中去品味教材所选篇目的艺术美感。②利用每天下午上课前的二十分钟读报时间“读”。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这二十分钟,我要求每一次都必须有两个学生轮流读,读的内容除班级订阅的报纸上的内容外,可以选择自己订的报纸杂志上或自己在其它书籍中搜集到的可读性材料,内容不作具体规定。因为每次都是两个学生读,便有了比较,有比较便有竞争,再加上教师适当的评价与指导,学生的积极性便调动起来了。谁都不愿意落后,争着把自己认为好的材料拿出来读,这就必然促使他们去寻找更多的阅读材料,慢慢便成了习惯。③课前3-5分钟时间里,我以口头演讲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样的道理,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为了更好地扮演好这三分钟的主角,学生个个会事先去阅读收集材料,然后写作,再演讲。所以这种训练方式既培养了学生阅读的习惯,又锻炼了学生,慢慢地便提高了学生的读、说、写的能力。④规定学生订阅一定的杂志(要求种类少不能重复)和多去图书室借阅图书,有条件的应多购买一些名家名作去读。这样就能保证学生有东西可读,也便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毋庸置疑,凡是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同学,他的语文能力一定比较好。
      
      2.传授阅读方法,加强阅读指导。阅读的方法很多,比如略读、精读、速读、跳读,对比阅读以及查阅参考资料,正确处理提示注释、思考练习等方法。在这些方法中,作为课堂教学,我认为对比阅读法的效果比较佳。所谓对比阅读,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可比性的书面材料拿出来进行比较,找出异同,评出优劣,总结出规律。常言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对比阅读能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能准确把握文章的特点,从而对文章做出正确评价,此外,对比阅读还能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发展智力。
      其次,阅读中必须学会思索。现代文看一遍下来,学生往往只能粗知大意,甚至还会留下若干个不明白的地方,这就必须要学会思索。教师则要培养学生的思考的习惯,应在教学中多问一些“为什么”、“怎么样”等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比如,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第三段有这样一句话:“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发现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其中“往日的教员”指哪些人?是支持爱国青年的进步教职员呢,还是反对爱国青年的落后教职员?如果是前者,为什么爱国青年斗争胜利了,他们反而要“引退”呢?如果是后者,为什么刘和珍要为此而“黯然泣下”呢?这样一停一想,就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自理过程,就有利于确切地领会文章:这是一些落后的教职员,他认为学生只可安心读书,不可“胡闹”,当“胡闹”的学生胜利时,校长被撤职了,他们就“以为责任已尽”,于是便“引退”了。刘和珍的“黯然泣下”,是因为她热爱读书,热爱学校,看到了教职员“引退”,“虑及母校前途”,才“黯然”至于“泣下”的。
      
      3.改革传统模式,训练学生语感。语文的传统教学是模式化的,模式化的教学便造成了语文教学的少慢差、教学效率低下的严重后果。因此,我们必须走出这一误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多训练语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知能力。语感训练,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多接触语言材料,多听、多读、多写、多说。教师则指导学生结合语境去品味作品语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抓住文中重要句子理解文意,筛选和整理文中的重要信息,把握作者的观点,学习语文表达技巧。在反复的语感训练中,去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率。再者“语感分析”指的是结合语境点拨,不是要讲授繁琐的知识。张志公先生说:“不能把语文课搞成一门纯粹的知识课,而是以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主体并以实践能力的养成为依归的课。”这也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在课堂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一种能力,不待教师教,自己能阅读。”这也就是说课堂教学应以训练语感为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4.结合学生实际,开辟第二课堂。语文教学的第二课堂,指的是一些能够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能力的一系列课外活动:如建立校园文学社、广播台、小记者站等,进行各种语文能力的竞赛,开设阅读实验室或开设阅览课等。
      校园文学社、广播台、小记者站,虽然参与的只是一小部分同学,但是它们能够营造一种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而开设阅读实验室或开设阅览课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开设阅读实验室或开设阅览课时要精心选购书籍,创造幽雅的教学实验环境,精心安排阅读时间与课时数。老师要明确提出阅读要求,搞好跟踪指导,同时,还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阅读信息。具体做法如下:一是每一个学期开学后,制定详细的第二课堂计划,并定期检查督促,确保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再是,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传授一定的阅读方法,还要端正阅读方向,确保课件阅读的健康性,进而提高阅读的品味。学生大多喜欢看言情、武打小说,教师应把学生读言情、武打小说的热情转移到阅读积极健康书籍上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备齐学生读物。这一任务一方面交图书室担负,另一方面必须由语文教师去精心订阅一些书刊和购买一些书籍。最后,期末进行评比,表彰课外活动中的先进分子。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文盲,而是不会阅读的人。”由此可见阅读能力之重要,因此必须强化阅读教学,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语文素质,使学生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推荐访问:浅谈 提高学生 语文 能力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