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谈谈如何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心理健康心得

    时间:2019-01-26 03:28:0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幼儿健康包括两个方面: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幼儿园中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强化:注重幼儿园精神环境建设,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物质环境,组织开展多种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幼儿心理强度,注重个体差异,进行个别辅导。
      关键词:幼儿 心理 健康
      
      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人类进入21世纪,健康的儿童将是21世纪的宝贵资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一直以来,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非常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而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重视不够。在成人的眼里,幼儿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幼儿存在心理障碍,他们的孤僻、嫉妒、胆怯等心理,以及由此产生的任性、自私、霸气等行为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我国的儿科专家、幼儿心理和教育专家认为幼儿心理健康有五大标志:①动作发展正常;②认知发展正常;③情绪积极向上;④人际关系融洽;⑤性格特征开朗;⑥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一直以来,无论是幼儿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过分注重智力开发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因此产生了许多令人担忧的现象。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当前我国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心理健康问题存在和发生具有普遍性和严重性,有心理问题的幼儿数量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多的趋势。据相关资料显示,全国22个城市的调查发现,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达13%。另据某地区对当地5000名4-6岁幼儿心理健康调查,9.7%的幼儿有不良行为,14%的幼儿情绪抑郁、自卑,8.9%的幼儿忧虑、紧张。同时,本人在工作中,在对本园幼儿的日常行为观察和教育中发现:有的幼儿性格过于内向,表现出胆小、不善言语、缺乏自信;有的幼儿由于长期受家长的溺爱而任性、霸道、受不了挫折,唯我独尊,与人格格不入。个别幼儿甚至带有问题行为,或蛮横无理,或依赖退缩等等。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不仅妨碍着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还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联合国专家曾经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象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俗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时期的心理健康与否,与其长大后能否适应社会、抵御挫折有密切关系。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对一个人的教育成功与否取决于5岁以下的幼儿期。”所以,在这一阶段加强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要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形成一种有益于心理健康的心理定势或反射,包括个性心理品质、情绪情感、社会适应等。
      2、注重幼儿园精神环境建设。幼儿园的精神环境是指幼儿园的心理氛围,它是一种重要的潜在课程。精神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广泛性、潜移默化性、持久性等特点。特别是对于正处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幼儿来说,精神环境的影响更是潜在而深刻的。
      2.1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
      2.1.1 热爱、关注幼儿。冰心老人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爱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如温暖、关怀、宽容、安慰、奖励、赞扬、支持、信任等等。每个孩子都渴望教师的爱与关注,都企盼鼓励的目光与真爱友情,都需要热情地赞美与灿烂的微笑。幼儿会说喜欢某某老师,因为“他帮我梳小辫”、“她常摸我的头”、“她还常常让我分玩具”……老师的这些行为常是有意无意的,但在幼儿的心里都代表着教师的爱和关注。同时教师还应利用集体活动的机会,帮助引导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由此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可以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2.1.2 尊重、信任幼儿。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我们不仅要以慈母的胸怀去关心每个幼儿,还要努力成为幼儿的朋友,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人格,以民主、宽容的态度对待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不随便训斥、体罚幼儿。教师应允许幼儿犯错,并给予幼儿改正错误的机会。这样孩子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才能心情愉快、茁壮成长。
      2.2 管理者优化幼儿园管理方式。不良的管理方式会使教师负担过重,身心疲惫。教师整天忙于些教学计划、教育笔记:上公开课,排练节目,迎接各种检查,思想政治学习、理论学习,教师时刻担心幼儿安全,精神极度紧张。这样,教师的时间被条块分割占用,相对占用了教师对幼儿关注、观察、关心的时间;并且教师很容易把消极情绪带到工作中去,甚至发泄到幼儿身上,从而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带来不良影响。所以幼儿园领导要在园内建立民主、和谐、理解、信任的人际关系,另外,要确实为幼儿教师减负。这样才会真正使幼儿的心理健康得以保障。
      3、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所学校,也是铸造孩子良好性格和人格的重要场所。家庭环境和家长教育方式的优劣将对幼儿心理健康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和竞争的日趋激烈,使越来越多的家长不得不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上,把养育孩子的重任交给了爷爷奶奶。隔代的宠爱式教育滋长了孩子惟我独尊的不良个性,而父母对孩子的忽视养成了孩子冷漠的性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使心理健康教育能家园同步,延伸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首先,让家长从思想上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明白孩子的心理健康将影响他以后一生。同时,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帮助分析家庭教育方式与孩子心理健康的关系,提醒家长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用自己健康的言行、人格去影响孩子。
      其次,让家长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家庭融洽和睦,团结友爱,对陶冶孩子的心情和情感是十分重要的。要让家长懂得自己要有一定的追求,生活积极乐观,对人宽容,言传身教,才能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孩子在这种环境中会心情愉快,活泼开朗。此外,还要提醒家长注意教育方法,坚持说理,善于引导,给孩子更多鼓励。
      第三,提醒家长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他们自己的愿望、要求、兴趣和爱好,成人应尊重孩子的个性。要提醒父母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 孩子,从而扼杀孩子的天性:不随意挖苦、讽刺孩子,要允许孩子失败,支持爱护孩子的尝试行为。父母还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保护其自尊心。
      最后,提醒家长重视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独立性差的孩子容易患上抑郁症或对生活不适应等心理疾病,而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健康。还有利于孩子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的形成,也是知识技能学习的基础。因此,要让父母懂得该放手时就放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以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与挑战。
      4、组织开展多种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幼儿心理强度。由于健康心理的形成是多方面影响、多种行为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一日活动中去。通过语言、艺术、科学、健康、社会活动的组织,角色游戏、表演游戏、体育游戏、结构游戏等游戏活动的开展及一日生活常规管理,有意识的将心理健康的内容渗透其中,挖掘各个活动的心理培养目标,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例如,在小班的表演活动“礼貌娃娃”中,教师可让幼儿分别扮演小猴、小兔和山羊老师,并利用这三个角色创设不同的情景,如遇到山羊老师时该说些什么,小猴踩到小兔的脚该怎么办,使幼儿逐渐学会移情和换位,进入情知交融的境界,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
      在游戏活动中,要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自主选择、满足自己心理需要、表达或发泄自己情绪的场所,并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合作的愉悦,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帮助幼儿克服人性、霸道、孤僻等不良的心理倾向。在生活中还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进行健康教育活动。如以强调幼儿公平竞争为重点的“抢椅子游戏”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我们可以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比如让抢不到椅子的幼儿出局,体验受挫失败的情感,让幼儿思考和讨论如何帮助抢不到椅子的幼儿,培养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品质。
      此外,针对幼儿出现的各种行为问题,教师还可以选择多种方法进行教育,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1 情境模拟:让幼儿以表演的形式表现出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如何做出有效的行为和对策。这种方法能帮助幼儿认识在社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做出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反应,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经受挫折的能力,增强其社会适应性。
      4.2 榜样示范:通过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的形象,让他们进行模仿,从无意到有意,从被动到自觉地去学习榜样的行为,逐渐养成与榜样一致的行为习惯。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模仿能力强,因此,这种方法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十分有效。
      4.3 行为实践:让幼儿对学习过的行为及技能进行反复练习,在具体实践中加深对他们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
      5、注重个体差异,进行个别辅导。《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每位幼儿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存在差异。教师要做有心人,细心观察,分析每位幼儿,必要时可建立个人档案,对每位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每天的状况乃至每个活动的反应都要有大致的了解,从而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幼儿的心理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幼儿解决面临的问题和困扰。对于一些有心理缺陷、心理障碍、行为怪异的问题儿童,更要进行跟踪研究,制定系列方案,采取积极的办法,进行矫正性辅导,必要时可联系心理医生进行咨询,帮助幼儿恢复健康心理。在进行个别辅导的同时,还要密切与家长的联系,相互沟通,达成共识,齐心协力,步调一致地做好工作,使家园教育形成合力,促使每位幼儿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变革,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具有面对现实、开拓进取的精神,具有关心他人的意识和责任感,具有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自主、自信、自强的品质。这意味着跨世纪的一代,不仅要有良好的智能素质,更要有一种健康的心理,所以不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家长都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推荐访问:心理健康教育 谈谈 幼儿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