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自我实现之差异比较_人社工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时间:2019-01-20 03:33:0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在马克思的理论中,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人的自我实现理论都占有重要位置。然而,很多学者过多地强调了二者的相同性,而忽略了二者的差异性。本文就二者的差异性进行论述,以增进我们对于这两种理论的全面深入理解。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自我实现;差异比较
      中图分类号:C9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11(c)-0107-01
      
      在马克思理论中,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我实现理论都非常重要。很多学者,例如韩东屏教授在《自我实现思想发微》中讲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自我实现;个人的自我实现就是每个人的全面发展。”笔者认为,两个理论虽然具有很紧密的联系和相似性,但也是有很多差别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马克思的很多早期文本都已论述,如1843年的《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指出:“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1]。”在这里所说的人的解放,其实是马克思的“发展”概念的雏形。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是“人类在资本主义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生产力,摆脱旧式分工、私有制的桎梏和异己力量的束缚,从而达到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人的需要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以及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从定义中我们得知,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分为四个方面,那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个人需求的满足、能力和个性的自由发展四个方面。对于人的自我实现的论述,马克思的文本论述到:“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每个人正是“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2]。”这里说人们追求自己的目的、自觉预期地创造历史,就是在说人的自我实现。那么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人的自我实现理论到底差异在哪里,论述如下:
      一、正向性与中性的差别
      通过定义和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人的全面发展指的是人的社会关系、个人需求、能力和个性四个方面的发展。人的发展指的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在此基础上,人的需求得到更多的满足,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在社会实践中人的能力得到提高,这四个方面是层层递进的过程。而对于人的自我实现的定义,我们很容易惯性思维,想到“发展自身能力,不断实现其价值和理想的过程”,就会觉得是一种向上的、积极的变化。其实,我们是陷入了对人的自我实现的片面理解。马克思指出:“……无论利己主义还是自我牺牲,都是一定条件下个人自我实现的一种必要形式[3]。”从这一段话我们可以知道,利己主义和自我牺牲都是自我实现的重要形式,也证明了人的自我实现的中性性质。
      二、普适性与个体性的差别
      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我们可以发现,对于每个个体来说,都是要努力进行自己的全面发展,而且每个人的全面发展都涵盖了四个方面:社会关系的丰富、个人需求的满足、个人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自由发展。人的自我实现理论是个体性的概念,因人而异。比如在形成“孤立的个人”的18世纪,奉行这个原则的人,把自己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把社会看作“一切人反对一切人[4]”的战场。他们也把通过牺牲他人利益实现自己利益看作自我实现,这是一种唯我的自我实现。而与此相反,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人的自我实现是通过自我牺牲来表现的,他们把自己的权利、幸福等让渡出去,留给自己的不是献祭的祭坛,这是一种失我的自我实现[5]。这是不同时代的人于不同历史背景下,自我实现的个体性差别。
      三、外化性与内化性的差别
      人的全面发展指的是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复归、人的能力的提高、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和人的需求的满足。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复归有利于人们社会性的发展,人的社会性本质的直接体现就是人在参与各种社会生活时,是否能自由、胜任;人的能力和个性是通过各种社会活动体现的,同时,在人参加社会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能力和不断丰富个性。人的自我实现是内化性更强的概念,它强调的是人在社会化的发展过程中的主体自觉性、能动性发挥作用的方面。它更加关注人的内在的各种感情和期望的实现。个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包括自我意识、自我确认、自我调节等,这些方面组成一个不可分割层层递进的通向人的自我实现的过程,显然这都是一些主体内化性的东西。类的主体地位的确认其实就是指的人类的解放,这种解放就是人类的主体力量的复归,也是在类的角度更加关注人的内化性。
      四、终结性与阶段性的差别
      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理论中,代表质的词是“发展”,代表量和程度的词是“全面”。个人的全面性是他们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马克思说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成为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任何人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或批判者[6]。”也正是这个过程,培养了人全面丰富的自由个性;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各种需要都得到了满足。人的自我实现是个阶段性的概念。此过程的起点是现存的我,终点则是理想的我。马克思恩格斯说:“在指责、使命等中,个人在自己的观念中是和本来面目不同的,它提出了他应该成为什么的想法作为合理的东西、作为理想、作为圣物来与他自己的现实存在相对立[7]。”也就是说,人的自我实现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的由观念中的理想的我变成现实中的我,然后又有另外一种对自我的理想,现实的我又向这种自我转化,直到成为一个各方面都是理想的我为止。
      总之,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我实现虽然在很多方面具有很强的相似性,但是它们是两个不完全等同的概念。只有将二者的差别区分清楚,才有利于我们更深入地对这两种理论进行研究。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院

    推荐访问:与人 全面发展 差异 自我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