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论功能目的论与中国汉英翻译教学】 功能目的论

    时间:2019-01-15 03:31:3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在国内翻译教学领域中,汉英翻译教学长久以来一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最终导致国内汉英翻译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滞后,高质量的汉英人才异常短缺。功能派翻译教学理论把“目的法则”作为翻译评价的最高法则,主张采取自上而下的翻译教学模式,对新世纪我国翻译教学的改革有着巨大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功能主义,目的论,汉英翻译教学,文化传播
      
      一、当今中国汉译英翻译及其教学现状
      
      目前,在国内翻译教学领域中,英译汉翻译教学一直占据着主要地位。相比之下,关于汉译英方面的教学则一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其课程所占的比重远不及英译汉教学。长此以往,这种状况得不到改善,最终导致国内汉英翻译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滞后。究其原因。首先在于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属于弱势文化之列。为了改变这一弱势地位,不断加快发展速度,我们必须不断吸收发达国家文化的各种先进的理念和技术,这就直接导致了国内的翻译研究和译本赏析大多数集中于英译中的译本。因此上个世纪的翻译热潮主要集中在英译中方面,而中国的作品译成英文并有所流传的并不多见。国内翻译领域对英汉翻译的重视使得翻译教学的重心也集中在英译中上,而中译外教学理论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则依附于英译中。
      其次,翻译教学研究在翻译研究中起步较晚,缺乏系统研究和理论研究,中译外教学作为翻译教学研究的一个分支,研究基础更为薄弱,因此一直无法获得翻译理论研究者的青睐。加之目前仍有很多外语工作者对于整体翻译课程的认识仍然存在许多误区。使得中译外翻译教学在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及译文评估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1世纪的今天,中国的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已经由一个落后的不发达国家一跃成为一个在世界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强国。世界各国对中国的兴趣与日俱增,都急欲寻找一个能够使其更了解中国的途径。这就为我国汉译英。汉译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契机。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译外翻译发展的必要性、迫切性和重要性已为翻译界所公认。不可否认,汉译英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将会带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真正使中国这一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古老文化为世界所认知了解。但是,中译英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离不开翻译人才的培养,因此我们首先要大力加强汉译英教学的改革力度。当前,如何改革我国汉译英翻译教学体系,以培养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翻译人才是我们应该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功能派翻译教学理论概述
      
      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是翻译目的或译文功能,因此又称功能目的论。这一理论最初起源于德国,其代表人物有德国学者莱斯,威密尔,诺德等。20世纪70年代初,莱斯首先提出应该“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作为译文质量好坏的标准。之后,威密尔提倡把“目的法则”作为翻译评价的最高法则,并指出:任何文本的产生都是为了某个目的,因而,也应达到这一目的。在此基础上,诺德在他的《目的性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一书中,进一步指出,“目的论”这一术语本身的意义就是指“目的语文本的目的”。根据一观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可以综合考量翻译所涉及的各方面因素,如发起人,委托人,译者,读者等。首先要充分考虑发起人,委托人,译者等人进行翻译工作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再结合译文读者的社会文化知识、对译文的期待、理解能力等等,来决定处于特定译入语语境中的译文文本的具体翻译策略和方法,以达到译文在译语文化语境中的交际功能。
      与功能派翻译理论相应,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教学强调译者的社会作用,从一开始就把翻译看成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强调译员应充分领会翻译要求,在原作者、发起人、委托人、读者之间起到协调与沟通的作用。功能派翻译教学理论主张翻译首先要明确译文的文本功能,其次才是原语文本的分析,因而主张实行自上而下的翻译教学模式,即在开始翻译之前,先给学生说明译文在语用层面或文化层面的预期功能,如译文的受众、译文文本接受的时间和地点、译文的文本功能、译文文本的传播媒介、文本生成的动机或目的等。这是因为交际情景可以决定文本的语言和非语言特色。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清楚的了解译文文本的使用场合和应达到的目之于高质量译文的产生是非常必要的。一个比喻说的好,翻译就像打仗,“打仗必须先搞清楚谁是敌人。翻译工作也是要知己知彼,每次预先明确界定读者范围和工作目的。而且为了表达不同的意思,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沟通传意方法,才可以达到最理想的效果。翻译工作每次都应选择合适的策略。决定这一次作业怎样做。”(周兆祥,1998)实践也向我们提供了有力的证明。译者的翻译如果脱离了翻译目的,无视译文的受众和用途,那么他所付出的一切努力必将是徒劳的,最后只能失败告终。
      而与功能派翻译教学理论相比。国内传统的翻译教学方法则一直采用的是由下至上的翻译教学模式,即首先讲授各种各样的微观翻译技巧,再用一些独立的词、短语或句子来说明翻译技巧的应用,最后才是段落篇章的翻译。而且在篇章翻译阶段,也往往是授课老师先发给学生一个段落或一篇文章,让学生以口头或书写的形式翻译出来。然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全班同学一起逐句讨论文章中的每一给句子。最后再由老师给出一个“正确”的译文。这种以教师为中心,以改错为手段的传统的翻译教学方法把教师提供的参考译文作为翻译课要实现的最终目标,把翻译局限在语言层面,只注重分析原文文本的内在因素。忽视了除语言之外文本的语用,文化等因素,忽视了在真实情况下从事翻译的本质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翻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功能派翻译教学理论对我国翻译教学改革的启示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认为翻译不是一项孤立的活动,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因此主张翻译应从译文的文本功能出发,要充分考虑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各方面因素。结合功能派翻译翻译及其教学理论,笔者认为,国内的翻译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以提高翻译教学的质量:
      首先。翻译课中除了进行翻译实践方面的训练之外,还应注重翻译理论的讲授,以理论指导实践,使学生不仅能够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目前国内的翻译课基本都是围绕词、短语、句子或篇章进行的翻译实践练习,普遍缺少系统的翻译理论的讲授。因此,学生在进行翻译练习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翻译理论的指导,无法真正从根本上认识和了解,进而熟练运用各种翻译方法和手段。这种教学方法下培养出来的翻译人员无法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的、高素质的翻译人才。
      其次,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翻译是一项跨文化的传播活动,其根本任务不是语言的转换而是信息的传达,而作为信息载体的语言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离开文化背 景,则无法达到两种语言之间的真正交流。因此对于一名合格的翻译人员来说,仅仅掌握了两种语言的基础知识是不够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熟悉两种文化的异同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此,在翻译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强化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逐渐帮助学生获得一名合格译者应具有的思维方式、判断能力,以及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
      再者,翻译实践开始之前,教师应先就所选篇章为学生进行背景方面的介绍,例如文章的作者,创作背景及创作目的等,使学生对将要翻译的文章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除此之外,根据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观点,学生还要对译文的预期功能有所了解,即翻译该文章所要达到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对翻译任务进行必要的设定,包括翻译任务的发起者,译文的读者、译文文本接受的时间和地点、译文的文本功能、译文文本的传播媒介、文本生成的动机或目的等等。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学生按照不同的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处理所译内容的能力,才能使学生具备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以达到翻译目的的能力。
      最后,要在译文评判标准和评判方式方面做出改革。传统的翻译课对译文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对原文与译文进行词对词、短语对短语、句子对句子的比较,来查看译文与原文是否一致。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和学生注意到的都只是个别的语言错误,而没有从宏观的翻译目的出发来考虑译文用词的恰当与否。因此这种评价往往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与传统的译文评判方式不同,功能派学者主张根据文化交际情景中的译作的功能进行译作评价,因为只有清楚地知道译文的功能目的,才能够判别谁的译文更能满足交际的需要。功能派学者强调翻译能力的特殊性,而不仅仅是语言水平。“假如翻译的目的是让译文受众实现特定的功能。那么任何阻碍实现这一目的的都应视为翻译失误”。
      功能派学者认为翻译失误可分为四个方面:语用失误、文化失误、语言失误和具体文本翻译失误。语用问题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文本生成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此外,文化和语言方面的差异也会给翻译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在功能派学者看来,语用问题是译者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然后才是语言文化方面的差异问题,最后才是文本的语言表层结构问题。因此,只要翻译目的能达到,译文的语用功能得以实现,具体的词汇、语法或文本翻译失误是可以忽略的。由此可见,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传统翻译失误的定性式评价体系,并对其进行改革以提高翻译课堂的教学质量。翻译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启发,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独立的进行译文比较,并运用已学的翻译理论对译文进行评论,这样能使学生对翻译理论和翻译方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然后再由教师归纳总结出要点。这样的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在新世纪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随着对外宣传需要的增加,高质量的中译外人才将异常短缺。因此,今后外语专业在翻译教学中应逐步加大中译英,中译外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了进一步将中国的文化推向世界做好准备。此外,为了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我国翻译事业繁荣发展的要求,我们要加快新时期中译英翻译教学改革的步伐,在功能翻译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逐步改变原有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明确大学翻译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同时,针对汉译英翻译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努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使他们认识到翻译之于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帮助他们建立通过翻译传播中国文化以提高中国文化地位的意识,并鼓励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把自己培养成一名能够独立从事翻译工作的合格的翻译人员。

    推荐访问:目的论 汉英 中国 翻译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