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加强本科生导师制建设 促进后进生助转化工作】如何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时间:2019-01-15 03:25:4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导师的实施,体现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有利于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弥补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高了本科生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导师;导师制;后进生;
      本科生导师制,指高等学校组织学科(学术)带头人和大批教学、科研骨干教师,在本科生中定点进行因材施教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学科专业素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竞争及工作的综合能力,并结合一定的科研训练,毓--苇大学生对本专业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弥补了课堂教学环节中大学生基本能力和素质方面的不足,为更好地完成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任务提供保证,体现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尤其有利于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因各地教育水平高低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班导师抓好后进生的教育,对树立良好的班风、校风,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对社会风气的好转起着良好的作用。导师制的实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它的实施,对于最大限度地降低人才培养中的“次品”和“废品”,提高智力投资的经济效益,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也有重大意义。
      
      一、导师制的建立,有利于进行因材施教
      
      我们所谈的后进生,是指那些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思想品德不十分健康,调皮捣蛋,组织纪律差,不求进步,经常迟到旷课,心理素质差,且学习成绩经常不及格的学生。但并不是说这些学生一无是处,如果注意挖掘,会发现这些学生有许多长处,只要加以引导,这些学生一定会在某些方面做出成绩。所以,我们建立导师制,对这些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实施因材施教,就会促进这些后进生的转化。那么如何对这些后进生进行因材施教呢?这是每个导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首先,导师应寻找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用“爱”导其行。人是有感情的高级动物,爱是人类情感之一,爱人和被爱则是人的一种基本的社会性的需要。后进生和其他学生一样,甚至更需要这种‘爱,导师给他们真诚的爱,便能触动他们的心弦,引起强烈的震动和深刻的内心感染。.由于情感能动反作用于认识,后进生的认识因此应产生转变。其次,后进生有动荡性的心理特征,其通病就是在前进中容易出现反复,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产生动摇,尤其是遇到委屈或不被人理解时,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情绪,因此要特别注意抓后进的反复,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制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习观,让他们走出意志薄弱的低谷。当学生旧病复发时,应当帮助其确立信心,弄清反复的内外原因,对症下药,因式利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启发他们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建立起学生自我批评和导师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相结合的控制体系。导师发动全体党、团员同学与他们结成一帮一的队子,给予后进生最起码的尊重,使他们紧跟班级不掉队。第三,当后进生取得成绩时,导师应及时有效地给予表扬,当他们犯错误时,导师应以爱为先,不急于批评,更不能对他们进行歧视,虽然恨铁不成钢,但要和风细雨,帮助他们找出原因,查清问题,在进行批评和纪律处分时注意策略和方式,不能一棍子打死,而是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谐的氛围,鼓励他们勇于改正错误,从点滴做起,努力赶上来。
      
      二、导师制的建立,有利于密切师生关系,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高等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教育的核心是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的提升。由于现行应试教育招生制度和地区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导致来自不同地区的大学生的素质各不相同,文化水平有高有低,以及风俗习惯不同、性格差异等,因此,入学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难以融人大集体之中。班导师的建立,因天天与学生在一起;通过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密切了师生关系,从而能够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尤其是对那些后进生,如果导师能对症下药,稍加关照,一定能促使他们奋发学习。有时老师的一句话,可能影响学生的终身,因为老师一般情况之下他们是学生的偶像。要教育学生,转化后进生,就要了解学生。导师的工作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生的了解是否深入、全面。只有了解了后进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以及后进生的心理状态,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坚持适时教育和正面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坚持率先垂范和为人师表,为后进生树立一个好榜样。同时多与他们交心谈心,用真情去感化他们,用榜样的力量去影响他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从而促进后进生的进步。“我们知道:青少年在向成人转变的过程中,由于心理和生理的不成熟,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前面充满诱惑和陷阱。因此,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由于刚刚脱离家庭、离开父母的怀抱,其独立性是不完全的,对家长有较大的依赖,对社会了解有限,过于理想化,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对自我的认识摇摆不定,难以定位,缺乏自制能力。进人大学后,面对新的环境,他们一时难以适应。由于社会实践的匮乏,决定了他们思想上的单纯、感情上的脆弱,亟待有人来引导他们树立新的、更高的目标,树立刻苦学习的优良作风,并热爱所学的专业。建立导师制,正好填补了这一不足。它既有利培养师生感情,又能促使学生进步。
      
      三、导师制的建立,有利子用导师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后进生
      
      老师在注重理论修养及科研能力培养的同时,还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人。教师的人格魅力源自于自身的深邃的思想和个性,富有人格感召力的教师,其旷达宽广的朐怀,真诚本色的人生态度,壑智敏捷的思维,充沛饱满的激情以及对现实的忧患,对真理的热忱都会深深地感染学生,从而积极地影响他们的人生。
      大学里的教学与中学时代的教学有着显著的不同一般情况下,上课时教师来了,下课后就离开了,很少有时间接触学生,更有甚者,有许多院校,利用网上教学,教师和学生难得见上一面。而只有设立了导师制,导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增多了,就可以用导师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尤其是对后进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身教重于言教的结果。那么,导师如何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后进学生呢?
      首先,导师这种以人格感化人格的特点,先要使导师自身人格得到的提高。因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绝不是简单的“教书匠”和传授知识的“工具”,而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生活的导航,是道德的领路八。导师在以人格感化人格,塑造人格的过程中,对自身的人格有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导师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只有具备了美好品德,才有资格去塑造学生的品德。导师在与后进生的接触中,以榜样的力量促进他们,这样又促进了导师与学生的关系。
      其次,导师以人格感化学生,促使导师威信确立。威信是威望和信誉,是一种功力无穷的精神感召力。教师的威信是教育学生和搞好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条件。导师有崇高的威信,才能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导师威信的树立,靠的是教师精湛的业务能力和高尚的品德。导师威信的形成主要通过“言教”和“身教”表现出来。言为训,身为范,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而“身教”的作用往往大于“言教”。可见,导师在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要不断塑造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导师的威信一旦在学生中形成,将会变成一种强烈的感召力,使教育达到一种理想的效果。事实告诉我们,有威信的导师,会使学生感到他们值得尊敬,可以信赖,会使学生愿意亲近,乐意听从教诲。当一个班导师的人格力量足以达到影响学生时,对后进生的影响和帮助是非常巨大的。
      第三,导师的人格感化有利于对学生教育的实施。“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格言都说明以身立教是强有力的教育手段。导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响学生。而青年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的模仿性和可塑性都很强,尤其是那些后进生,本身就有一种自卑的心理,他们对真假是非,善恶美丑的辨别能力还不很强,需要导师加以正面引导和教育。他们往往希望在自己所崇敬的导师身上看到应该怎样做,学到如何做人,因此,导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后进生心灵上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有的甚至影响他们一生。能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教师,在与学生的接触与教育过程中,不仅能够增强德育的效果,而且还能增强智力和体育的效果。
      总之,导师的人格精神,可以不需教师的一句话,凭着自己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凭着高尚的思想品德,良好的身心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产生影响。正所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久远的。尤其是对后进生的影响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本科生 转化 后进生 建设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