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时间:2019-01-01 03:28:3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数学教学课堂要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教师应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把学生引入到“活动”中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感受到学数学的乐趣。教师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要正确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筋思考等能力。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坚持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这样教育才能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之路。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随着课程改革的有序进行,新的课程理念应该贯彻到广大一线教师的心里,落实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然而实际情况是,教学上的改革比课程内容改革要艰难百倍。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是锻炼人思维的体操,是一种运动,因此数学课堂必须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然而常规教学依然因循惯例,重复着呆板而枯燥的演练传统,课堂上只有灰色的理论,没有鲜活的思想,拘谨、单一的教学形式和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不仅会使教师上索然无味,而且会扼杀学生稚嫩的思想幼芽和本能的探究好奇心,令学生“食不知味”。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实践文化与教学理论文化的隔离。要消除这种隔离,教师需作两方面努力:一方面,加强教学理论的指导力和解释力。另一方面,反思教学实践通过行动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那么如何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学会思想”成为课堂的主角呢?这是素质教育中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问题。好的课堂教学同电视中好的谈话节目一样,应以故事的曲折感人和谈话者的个性魅力感染人,以鲜活的思想触角和自由的理念碰撞吸引人,冲破权利话语的束缚,创造一个气氛热烈、场面活跃、状态自由的空间。换言之,就是整个课堂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成为课堂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行的素质教育。那么,教师如何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呢?
      
      1.以学生为主体性就是在数学课堂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以学生为主体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并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始终把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把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里,让他们去感受、去思考,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学生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其基本特征应概括为“活”和“动”两个字。“活”一方面表现为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活动的生成性,现实实际所发生的一切不可能都由教师所预设,学生的思维常常迸发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智慧火花。“动”表现为学生真正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筋思考,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这一切至关重要。
      生活与生产实例是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因素,如果能设计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和生产实例,譬如说开放性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向纵向发展。在一节数学课上,我曾经把下面一个数学问题转化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来思考:已知圆的直径为13厘米,如果直线和圆心距离为:(1)4.5厘米,(2)6.5厘米,(3)8厘米,那么直线和圆有几个公共点?为什么?这是一个常规题。在教学中,我将这个问题改造为一个开放式的问题:据气象部门预报,一台风中心在直径是60千米的某城市正南50千米外,以北偏东30°方向前进,问该城市是否会遭受台风的袭击?并说明理由。通过这样的创造,常规性题目具备了开放式形式,更加具备了挑战性。
      
      2.着重让学生作为主体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是倍增的
      
      现代数学观认为:数学是一种活动,它不同于印在书上和记在脑子里的东西。既然是活动,它首先是师生生命力的一种表现,这种活动表现在课堂上应该是教师设法将学生引入到“一种活动”中去,使学生获得积极向上的人生体验,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发展欲,使学生在一系列行为表现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其个体主体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自主的数学课堂,它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已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些是数学教育的目标,是数学改革的新的理念。让学生作为主体的数学课堂,其教学效果倍增。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前,我先让每个学生做以下的实验:用纸片做三个形状、大小不同的三个三角形的模型,然后将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撕开拼在一起,看三个角的和等于多少。学生经过这样的实验之后,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就有了深刻的印象。又如在初一讲解溶液的稀释问题时,我先让学生观察如下实验:准备1克盐,一杯水,量杯一只,实验时,先将1克盐放到量杯中,再加入水9克,让学生观察其结果(盐溶入水得到盐水溶液10克),再在原来的10克盐水中加入水10克,要求学生观察溶液、溶剂、溶质的变化情况。通过以上实验和观察,学生发现在溶液稀释过程中,溶液、溶剂量改变,但溶质质量不变的特点。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教师应尽量让学生边实验、边观察。例如在学习空间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时,如果让学生自已边演示、边观察,教师根本就不需要讲解实验的情况,学生自己观察就可以知道,只要教师稍加总结就行了,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数学教师还要处理好几个环节
      
      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由喜爱老师而转化为喜爱老师所教的数学课。
      
      4.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不同的要求
      
      “没有自我的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后进生转化难,除了后进生本身的因素,教师所采取的外压式强制教育也是问题的关键因素。因为看管式的教育根本无法触及学生的灵魂深处,也无法调动他们主体作用的发挥,他们是被动教育的最大受害者。“成功是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强烈的愿望”。成功不应是优等生的专利。教师首先要为各知识层次的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机会,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成功标准”。其次,教师要为课堂教学设计多个环节。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就必须尽量为学生创设活动的机会,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状态,从而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使学生“乐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摆正自己和学生的位置,坚持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才能使教育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推荐访问:课堂 主人 数学 学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