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问题情境在化学教学中有效应用_问题情境的定义

    时间:2018-12-25 03:35:1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再去认识更高层次的问题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通过立“疑”设“障”,从而创设一种充分激发学生积极性思维的场景,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和探究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问题情境 新课 习题课 实验课
      
      化学教学中常常需要设置一些问题情境来辅助教学,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坦的“问题思维理论”指出,思维的核心是创新,思维起始于问题,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且是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创立的问题教学论也认为,问题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可让学生从中从事系统的、独立的探索活动,在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方法体系。新课程教学重视教学过程,是以能力为本位,因此教学中提倡“以问题为中心”。在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要大力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通过问题来组织、引导和调控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
      参与学习过程,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问题情境下教学模式在新授课教学中的应用
      
      每一堂好课,都应有一个设计巧妙的导入,才能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教师可运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引入,一开始就引起学生内心的冲突,使其置身于一个似会非会,似懂非懂的问题情境中,学生就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趣味盎然地学习。例如,我在进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新课教学时,先展示一个水果电池使音乐卡唱歌的趣味实验,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我紧接着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问题1:你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
      问题2:实验现象说明水果装置起什么作用?
      问题3:水果装置提供的电能是从哪来的?
      由此引出了原电池的教学。这样既充分培养了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分析新问题的能力,也为学生理解原电池的知识奠定了基础。
      化学课的高潮部分应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以及应用规律来深化问题的过程中来临,教师应精心设计出一个个“险象环生”的问题情境,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经过自己本身的努力,使设置的问题情境一次次地被解决,“化险为夷”,让学生的心理始终处于“紧张――欣喜”这样一个循环的状态之中,斗志高昂。
      例如在学习苯酚的性质时,先让学生阅读一则苯酚软膏的药品说明书:
      【性状】黄色软膏,有苯酚特臭味。
      【药性组成】每克含苯酚0.02克(2%)。
      【作用类别】皮肤科用药品。
      【药理作用】本品为消毒防腐剂,其作用机制是细菌的蛋白质发生凝固和变性。
      【贮藏】密闭,在30℃以下保存。
      【药性相互作用】不能与碱性药物并用。
      【注意事项】
      ①6个月以下婴儿禁用,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②避免接触眼睛和黏膜。
      ③用后拧紧瓶盖,当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尤其是色泽变红后。
      ④连续使用一般不超过1周,如仍未见好转,请向医生咨询;涂布部位如有灼烧感、瘙痒、红肿等症状,应停止用药,洗净。
      (1)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一:从说明书中你能找到哪些信息?
      [备注]学生观察后找到的信息有:浓度低,低温、密闭保存,久置变红,不能与碱性药物并用,消毒等。
      问题情境二:苯酚为什么要这么保存?变红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备注]学生得出结论:苯酚可能易被氧化,即具有还原性。
      问题情境三:不能与碱性药物并用说明什么问题?
      [备注]学生得出结论:苯酚可能具有酸性。
      问题情境四:设计一些实验证明你对苯酚性质的推测是否正确。
      [备注](1)学生用石蕊试液、pH试纸、加酚酞的NaOH等方法通过实验检验苯酚的酸性,得出苯酚的酸性很弱。
      问题情境五:你能比较苯酚和碳酸的酸性强弱吗?
      [备注]CO2通入苯酚钠溶液得出结论。
      (2)设计实验证明苯酚的还原性时,挑选了高锰酸钾溶液、溴水、氯化铁3种常见的氧化剂分别与苯酚反应,观察现象。
      问题情境六:溴水不会褪色,而是产生白色沉淀,它们可能发生什么类型的反应?
      [备注]要求学生从分子结构中分析。
      最后以苯酚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特殊颜色现象介绍了苯酚的显色反应。如此设计可以做到水到渠成,让学生在大量的推测、设计、理论分析中得到发挥与锻炼,在意外中获得新知识,促进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问题情境下教学模式在习题课中的应用
      
      习题课教学是帮助学生有效掌握重要化学知识的有力保障。传统的习题课教学往往是教师精心挑选与本块知识有
      关的一些典型习题,作为课上评讲的例题,引导学生解题,归纳方法,进行练习。长期这样做的结果是,让学生形成思维的定势,学生为了学好化学,必须做大量的题,到头来还是可能出现遇到生题就傻眼,碰到熟题又往往受思维定势影响,不能正确作答。我们并不排斥精选典型例题的做法,其实众多题目往往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情境,为了提高效率,笔者的做法是,在典型例题的情境下,不给出问题所要求的项,而是让学生自己创设此化学背景下的问题情境,充分地把题开放,留给学生足够大的思维空间,既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丰富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又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种由学生本人来创设问题情景的做法,充分展示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不过是学生中的一员,是羊群中的领头羊的教学理念。例如,在氮氧化物溶于水的习题课教学中,先让学生讨论常见的有哪些题型,然后分组,每组对一种题型尽可能地创设问题情境。经教师适可而止的引导,学生们设计出了多种可待求的问题情境,如剩余物的判断、原混合气体体积的计算、溶液浓度求法等,由学生主动参予,并一一作答,可使学生很好地掌握这一化学情景下的各类问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问题情境下教学模式在实验课中的应用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问题都可通过实验来解决。如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时,大多数课可在实验室
      进行。实验桌上摆放好这一节中可能要用到的各种药品,或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或让学生自己创设问题情境,具体的问题都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或验证,或探究。例如学习SO2的性质,让学生从物质的分类和化合价上分析其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验证。在设计中一旦存在问题无法得出结论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重新设计。这样学生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印象深刻,收效很好。
      教育改革的根本出发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问题情境下的教学模式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学特点,使学生能完整地参与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的全过程,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深思酝酿,科学猜想,提出假设,发表见解,引发争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实验验证,最后达到应用,而通过应用又产生新的问题,使问题逐步深入。这种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进行创新思维的过程,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品质。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易东平.有效教育方法.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推荐访问:情境 化学 教学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