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素质教育基本特征 素质教育基本特征与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18-12-24 03:31:3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本文论述了体育教学改革中如何体现素质教育的三个基本特征,以期为当前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素质教育 基本特征 体育教学改革   
      在人类社会迈向21世纪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必须要有高素质、高科技水平的现代人才来建设和管理社会,素质教育不但包括知识、技能的传播,更表现为身心素质的构建、社会行为的形成和个性品德的完善。
      素质教育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我国教育的必然趋势,也可以说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次深刻变革,李岚清在1997年《全国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上指出:“教育观念的深刻变化:人们不再认为智力是成功的唯一因素,事业的成功还要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同时他还谈到了中国的特殊国情:“家族和社会对孩子的娇惯与放纵,我们比任何国家都更需要对这些孩子进行素质教育。”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朱�基在2002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而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实现与素质教育的完美结合,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素质教育特征的分析,阐述了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如何体现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全面性和自主性。
      
      1.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素质概念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其一是从解剖生理特点界定的先天遗传;其二是可能素质,即主体的发展潜能;其三是包含教育因素的现实素质,即先天遗传在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下,通过内化形成人的身心发展的总水平。一般认为素质具有六大特征: (1)素质是先天遗传和后天习得性的辩证统一,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2)素质是相对稳定性与发展变化性的辩证统一。(3)素质是内在性与现实性辩证统一。(4)素质是个体性与群众性的辩证统一。(5)素质具有整体性。(6)素质具有基础性。素质环境和教育的积极影响,在对学生的可能发展潜力作出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所有学生都在其已有水平上有所发展,都在其可能发挥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从而促进社会意识向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
      素质教育有三个基本特征:(1)面向全体学生,要强化普及意识,创造一种适合学生的教育;(2)德智体美全面发展;(3)让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是指人们自身所具有的各种生理、心理的外部形态以及内部涵养方面比较稳定的特点的总称。它大体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外在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等五大块。
      
      2.“全体性”与体育教学改革
      
      没有教育的“全体性”就谈不上素质教育。因此,体育教学改革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使体育教学属于全体学生”。在城市大部分学校里,除了一少部分身体残疾的学生外,全体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基本平等的教育。换句话说,在体育教学的“形”的方面,已具有“全体性”。
      而当前主要的问题是在“神”的方面能够具有“全体性”。这里的全体性包括:(1)使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同样的学习与锻炼,而不是一些学生学得、练得很多,而另一些学生学得、练得很少;(2)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3)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体育教学中获得成功的乐趣,每个学生都能从最切实际的教学评价中获得新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要实现上述的“全体性”可以尝试统一练习与自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讨按体能分组进行锻炼的教学方法;通过修改比赛规则、改变场地器材等手段,使教学中的学习、比赛更加倾斜于技能和身体条件不好的那一部分学生,如“折返50m跑”、“4门足球”、“5分制篮球”等。
      
      3.“全面性”与体育教学改革
      
      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性”是指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得到全面的发展。以往的体育教学更多的是侧重“于技能”和“体力”,忽视了学生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的满足。也就是说“懂、会、乐”这三个体育效应中,“懂”和“乐”是个薄弱环节,因此要使体育教学更具有“全面性”,就必须在“懂”和“乐”上加大努力。“懂”的关键是让学生脑筋动起来,边想边练。掌握原理后能够在体育实践中“举一反三”,体现教材的范例性。这就要求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还要辅以探究式、发现式等教学模式。“乐”的问题牵扯因素较多。教材内容的确有枯燥和有趣的部分,如何把既有教育意义又有趣味的部分统一起来是我们今后课程安排的一个重点。
      另外,不能只从健身、学技术出发,淡化教材中的一些趣味因素,而应该是技术教学和情感体验结合起来。例如,只学篮球的单个技术而不让打篮球是不行的。
      
      4.“自主性”与体育教学改革
      
      “自主性”是指通过对学生积极性的唤起,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学会学习”。以往的体育教学过多地追求表面上的“效率”和“运动负荷”、“练习密度”等,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主动性”来源于学生对学习的“可选择性”。这里的“可选择性”一是指对外面的东西的选择,如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方法、学习伙伴、学习目标、学习参考资料、场地器材等;二是指内部的选择,对头脑中的东西的选择,如问题的答案、价值的判断、评价的标准、思考的方式方法等等。
      如果我们抹杀和不论这些选择性,做任何事只给学生一个答案,只练一个内容,只有一种方法,都是一个难度和进度,对问题不让学生想,都是教师说得对,那么学生是不会产生主动性的,也不可能学会学习,而且还会使学生感到体育教学内容贫乏、生硬,从而产生厌学现象。因此,在教学中应“抓大放小”,一些基本的东西可以由教师把握,而一些“小”环节可以放开让学生去尝试、去做,如准备活动就不一定非得由教师统一安排,可由学生去准备,去代做。放松活动、游戏活动也是如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允许各种进度的学习,如让学生选择栏间距的长短、跳箱的高度和方向、投篮的方法、排球网的高度、不同人数的足球比赛、不同的双人跑法等等,从而使学生学会判断、选择,并习惯于这种选择,这样就会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毛振明.探索成功体育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4.
      [2]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1.

    推荐访问: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 基本特征 研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