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与培养研究 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

    时间:2018-12-24 03:28:2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本文从信息意识情感态度、信息技术应用情况、交互能力、学校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计算机基本素养、虚拟环境的能力、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七个方面对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培养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方法。
      关键词:信息素养 培养研究
      
      1 引言
      
      信息素养概念是从图书馆素质(library literacy)等概念发展演化而来的,它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信息工具的技术和技能”。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信息素养的认识也不断深化。199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和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共同指定了学生学习的9大信息素养标准。2001年,美国高等教育研究协会通过了《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其内容包括5大标准,分为22项执行标准和若干子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极为重要,是大学生进行终身学习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2 信息素养调查
      
      2.1调查目的与方法
      为了解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并进行初步评估,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有效培养,我们从信息素养培养的7个方面设计调查问卷,即:信息意识情感态度、信息技术应用情况、交互能力、学校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计算机基本素养、虚拟环境的能力、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本次调查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具有便于收集数据,避免人为误差等优点。为进行本次调查,特研制开发了“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网上调查模块”,学生可以登录到项目网站中参加调查,网站会自动记录下所有的数据,并自动形成汇总表。本次调查共有1034人参加了,研究对象是广州地区某高校各专业本科生。
      2.2调查结果及分析
      2.2.1 信息意识情感态度
      2.2.1.1 计算机与其它信息技术使用的普及情况
      从总体情况来看,对使用计算机与其它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学习、工作、生活中的问题,绝大多数学生选择“非常愿意”或“愿意”。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使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持欢迎态度,已具备一定程度的、自发的信息意识。
      2.2.1.2 对于将计算机和网络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态度
      从样本的总体情况来看,喜欢将计算机和网络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学生占87.5%。这说明学生主观上都是非常愿意接受计算机和网络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这对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
      2.2.1.3 对计算机的总体评价
      五分之四的样本认为计算机非常有用。这说明计算机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必备的工具,操作和应用计算机已成为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
      2.2.2信息技术应用情况
      2.2.2.1 信息技术应用基本情况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对于陈述性的信息知识掌握得较好,但对于“主页设计”等程序性的信息知识掌握不足。
      2.2.2.2 上网主要做的事情
      根据调查,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依次为收发邮件、学习、浏览新闻、网络游戏、下载软件、聊天交友、网上购物、网络论坛或BBS交流。这说明网络已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渠道,但在网上玩游戏和娱乐的学生也超过了半数,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影响学生的学业和身心健康发展。
      2.2.3 交互能力
      83%的样本认为交互能力很重要和比较重要。这说明网上交流已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常说网络改变了人们交流的方式,从本调查中也可以得到印证。
      2.2.4学校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从获得电脑、网络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途径来看,绝大部分样本都是自己摸索和向同学朋友请教,通过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学习的仅占2.9%。这说明学校在信息素养方面的教育职能还远远不够,学校有关信息技术、技能方面的课程还存在很多不足。
      学校有关信息技术、技能等方面的课程存在的不足方面,“计算机课只重操作层面的教学,不重学生对总体信息素养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所学课程的教材明显滞后”、“缺乏针对转变学生观念、培养信息意识的课程,如文献学、信息学等”是学校信息技术、技能方面课程的重要不足,信息技术以及信息素养教育的针对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2.5计算机基本素养
      键盘输入、中文输入等最基本的计算机素养,绝大部分学生都具备;但硬盘整理、定期备份、定期做Ghost等计算机保养工作,很多学生还不具备这种意识。
      2.2.6虚拟环境自学的能力
      一半的学生能在网上学习活动之前有自己的明确目标,还有近一般的学生只是有时或极少,甚至从来没有明确目标。这说明大学生虚拟环境学习的目标性还有待于加强。
      近一半的样本在网上学习时不知不觉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这说明大学生在虚拟环境自学时的控制能力比较差。
      2.2.7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对非法截取他人信息或破坏他人网络或在网上散发病毒的行为,认为“对社会有危害,应该严惩并尽力杜绝”的占绝大多数;但还有少数样本认为“有高超技术,令人佩服”。这说明大学生在虚拟社会中的法律意识还比较薄弱,社会道德、社会责任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 影响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因素
      
      3.1 大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不足
      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查询检索能力,但他们在如何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分析评价信息、利用信息、将信息融入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等综合运用能力普遍较差,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自律性还不能适应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要求。
      3.2 信息环境的影响
      首先,在学生的专题教育方面的资源显得杂乱无章,教师和学生寻找到教学和学习适合的资源仍然比较困难。有些网络教育资源不适合学校学生的学习,使不少学生感到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体现不出较高的学习效率,达不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其次,网络障碍也成了阻碍人们信息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表现有网速过慢、断网掉线、网络病毒侵扰、黑客干扰、系统兼容性低等。再次,网络信息的丰富多样容易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干扰,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更是会受到极大的不利影响。
      3.3 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的滞后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软硬件更新迅速,但是,教育理论界和学校对应该如何使用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对教育的作用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存在明显不足。教育本身有很大的惰性,促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转变教育观念,让广大教师对新技术正确使用并能适应新技术环境下的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同时软件、硬件配置还不足以支撑新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尽管各高校网络设施和带宽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从计算机终端的配置以及数量来看,让所有的学生和教师全面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教学还有不小的距离,软硬件的配置还不能完全满足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4 培养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方法
      
      4.1 改革信息技术和信息检索课程,整合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
      信息技术和信息检索方面的学科教学,是目前各个国家与地区进行信息素养培养的最主要手段。高校应以公共课或必修、选修课的课程方式在大学课程体系中系统地、有计划地安排各项教学内容,有完整的学习资料,规定具体的信息素养评价方法与标准。同时,信息素养教育更需要渗透到各门课程的教学中,把信息素养的培养纳入到各门课程的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中,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认知工具、多学科渗透的渠道整合到高校各门课程当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
      4.2 提高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意识和水平。
      新一轮教育竞争的焦点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在富有科学技术竞争力和高文化素质的人才上。大力培养信息素养高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已经成为深化课程改革、推进信息素质教育、提升教育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一个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会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例如教师的信息行为习惯等,因此,提高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意识和水平是高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关键。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专门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使教师能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系统各要素中,信息技术应该像其他所有可能获得的课堂教具一样成为课堂的内在组成部分。
      4.3 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应加强学生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特别是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同时,要避免因网络使学生产生放弃思考及追溯本质的思维方式的惰性,保持传统文化的深度和厚度。大学生在技术、智力等方面比一般的普通公民在网络世界里更有优势,对网络社会和网络文化的影响更大。在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中,加强学生网络自律方面的教育,使学生自觉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至关重要。在信息素养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比较高的层次上提升学生在网络社会或虚拟社会中的使命感,对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的健康发展,引领网络社会的进步,建立网络社会的秩序是十分必要的。
      4.4 创造信息素养培养的环境。
      应建立信息素养教育专题门户网站,提供信息素养知识学习和能力等方面的学习内容,广泛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宣传。做好校园网络的安全管理,建立大学生网上行为的监督管理机制,从技术角度对网络信息中的不健康信息进行过滤筛选。为学生提供恰当的上机时间,多途径给学生提供Web虚拟目录用于存放个人主页和可共享的存储空间,建设好数字图书馆、校园网、多媒体网络课室、教务系统等软硬件环境,建设能提供个别化、协作化及研究性等学习方式的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组织教师或学生答疑交流讨论。建设集文本、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素材的素材库和资源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如基于素材库的电子教案、网络课程与课件、授课录像、实验实训、题库、案例库等,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李艺,钟柏昌.信息素养详解[J].课程教材教法,2003,(10).
      [2]陆芳,骆雪超.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途径的研究及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5):361-364.
      [3]李智晔.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的培养机制与方法[J].情报科学,2005,23(5):678-681.
      [4]原娟娟,张增荣.信息素养教育:高校走了多远[J].电化教育研究,2003,24(10):17-20.

    推荐访问:素养 现状 培养 高校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